彭竹:堤岸往事映丹心

旅游资讯 2022-10-28 06:08www.16816886.cn张家界旅游

自古以来,竹子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因其挺拔的身姿、高洁的品格一直被誉为有“君子之风”。年过九旬的国家图书馆老党员彭竹名字中的“竹”字便取自该意,对党忠贞,正道直行,这也是他一生坚守的信条。

彭竹,国家图书馆离休干部,1945年即在越南堤岸参加华侨青年组织,曾在中共地下组织领导下的新侨剧社、大众流动书报社、亚新书店等地工作,宣传爱国进步思想,推动革命事业发展,2022年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提起彭竹,在国家图书馆工作过的许多老同志都知道他为人低调内敛,话不多,但做事极为严谨认真。近日,青年理论小组的成员对彭竹进行了“红色文旅年华”专访。面对镜头,这位已经91岁高龄的老人敞开心扉、侃侃而谈,第一次向外界详细讲述了那段已经过去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往事。

彭氏家族原籍广东,19世纪早期到越南、泰国、柬埔寨一带经商,成为旅居越南的华侨,住在越南西贡(今胡志明市)堤岸。堤岸是胡志明市最古老的街区,也是越南著名的唐人街,约50万华人聚居于此,系世界上最大的华人社区之一。20世纪初,堤岸是一个富庶之地,华人在当地工商业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大革命失败,一批来自中国上海、广东、海南、福建等地的共产党员先后到越南西贡堤岸等地避难。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华侨工作,他们到越南后继续坚持传播马克思主义和进步思想,领导当地华人参加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革命运动(以下简称“华运”),支援祖国革命事业。

在轰轰烈烈的越南华运中,彭家贡献很大。家族中彭可涛、彭可兆、彭竹、何芷等人都是“华运”中的骨干力量,在不同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彭竹堂哥彭可涛是当时著名的华侨爱国青年,曾创办亚新书店,专门售卖进步书籍。回国后曾担任香港“三联书店”“新民主出版社”副经理,在书报业服务几十年,不计名利、勤勤恳恳、全心全意为华侨服务,取得了优异成绩。彭竹妹夫何芷参加了当时的进步剧团新侨剧社,编写、导演多部反映爱国思想的话剧,回国后历任广州市委宣传部处长,《广州日报》编委等职。

在家族的影响和带动下,年幼的彭竹从小就开始接受进步思想,接触进步组织,参加一系列爱国活动。

1941年,日本军队入侵越南,与法国殖民统治者相互勾结,实行血腥统治,残酷镇压进步思想、残害进步人士。当时,“华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引导追求进步的各阶层人士学习马列主义书刊,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主义思想,援助中国革命战争,提高争取民族解放的信心。侨居越南的知识青年们珍藏了一批内容积极进步的图书,如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巴金的《家》《春》《秋》等中外文学名著,以及艾思奇《大众哲学》和其他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等方面书籍。

这些图书被热爱知识的年轻人奉为知识的宝库、思想的甘霖。但是,在当时情势下,这些书都是禁书,一旦被日寇或当地反动统治当局搜查出来,就会付出沉重代价。为了保护好这批图书,大家想了很多办法。

彭可涛的朋友李沙是当地著名侨领李氏家族的“三公子”。当时,李家正代理一家名叫“太平洋保险公司”的业务。这家公司坐落于越南西贡吉甸拿街最繁盛的地段,既是商业中心,又是市政府的所在地。原法殖民者的特务统治中心——吉甸拿侦探楼也是在这条街,平时警卫森严。李沙总结前人“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经验,毅然决定和彭可涛一起,把这批图书一部分藏在该保险公司的天花板上,另一部分藏在彭竹的家中。当时,彭竹只有十二三岁,由于家道中落,辍学在家。这批珍贵的图书伴随他渡过了暗无天日的时光,哺育他迅速地成长,为今后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投降,这些被藏匿起来的珍贵图书终得重现光明。为了进一步传播进步思想,丰富图书资源,李沙通过朋友采办了黄炎培的《延安归来》、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斯诺的《西行漫记》,以及《虾球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等书籍,以及《群众》《华商报》《正报》等刊物。彭可涛则利用随彭竹父亲前往柬埔寨经商的机会,购买了泰国出版的《全民报》、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等书刊。这些文献的购入极大地丰富了原有的书库。

一开始,这些书只是在几位创办者的家人和同事、朋友、同学小范围传阅,在一些小型的读书小组和时事座谈会中研读。后来,随着华侨爱国民主运动的不断开展,大家都希望能把这批革命读物公诸同好,让更多人接受进步思想的洗礼。在议论的过程中,大家想起了童年时曾蹲在街边连环图书档旁,沉迷于阅览生动的“公仔书”时的情景,于是便决定成立“大众流动图书供应社”,通过工会、青年团体以及学校师生介绍读者,推广进步书刊。经过商议,大家一致推选彭竹和妹妹彭淑嫒,以及其他几位年轻人来主持这个活动。那时,彭竹才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他满腔热情,每天骑着一辆满载着书报的破旧自行车,灵活地穿行在西贡堤岸的大街小巷,风雨无阻地为大家送书、换书。

广大爱国侨胞时刻关心着祖国局势和世界变幻,对进步书刊有着迫切期望。“大众流动图书供应社”满足了广大群众对进步精神食粮的需求,既方便群众生活,又减轻群众负担,再加上几位派送书报的年轻人朝气蓬勃,全心全意为侨众服务,因而受到广大爱国侨众的欢迎和支持。不少当年的读者至今仍记得,从阅读这些书刊中提高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接受了革命真理的教育。令他们印象深刻的,还有当时彭竹瘦弱稚嫩的身影和积极乐观的笑容。

1945-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期间,越南华侨响应祖国和平民主运动开展了大量的进步活动,亚新书店和新侨剧社都是此时发展起来的青年进步组织。

1946年初,彭可涛、李乔(即李沙)等人创办亚新书店,主要经销香港新民主、生活、读书、新知等出版社的书刊,代理发行《华商日报》《文汇报》《群众报》《正报》等进步报刊,特别是翻印了毛泽东的《论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论》《改造我们的学习》《反对党八股》《加强锻炼》《一往无前》,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修改党章报告》等政论类书籍,对提高爱国华侨的思想认识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众流动图书供应社”并入亚新书店,成为该书店的租书部。彭竹继续在书店工作,通过租借的方式将进步图书送到读者手上。书店的工作让他感到自豪和满足,这些书也不断滋养着他的心灵和学识,既是他思想上指路的灯塔,也为他日后从事图书馆工作奠定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1946年新侨剧团成立,彭竹和堂哥彭可涛等人均是剧团成员。该剧团曾演出过《海恋》《剧坦外史》《升官图》《裙带凤》《女子公寓》《夜店》《晚祷》《春雷》《以身作则》《黄河大合唱》等进步剧目和歌咏题材,通过生动的艺术形式向大众传播进步思想。后来,剧团还和亚新书店合作引进中国的图书读物、歌曲、剧本等。

战争结束后,彭竹随家人一同回国。1956年,他从武汉大学毕业,进入北京图书馆工作,最初在东文图书采编组负责越南文献编目,之后到阅览部。在北图工作的彭竹兢兢业业,他曾在《馆藏外文美国书目经济分册》《民国时期出版总目·经济分册》《北京图书馆目录一览》等多个重要文献书目整理项目中担任主编,还曾于1976年的毛主席纪念堂重大参考咨询项目中,查找80余种来自不同语种的相关文献,为毛主席纪念堂的修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支撑。

从幼时跟随家人旅居海外,投身进步组织,从事革命事业,到回国后在不同的岗位上支持祖国文化事业,彭竹用一生的行动默默践行着竹子般的品格与信条——“坚韧、正直、高洁”,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和担当,青年时期那段鲜为人知的堤岸往事,更是他一生爱党爱国、赤子丹心的无悔见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86.cn 湖南旅游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旅游攻略|旅游景点|湖南旅游|张家界旅游|凤凰旅游|湘西旅游|长沙旅游|旅游费用|衡山旅游|衡阳旅游|岳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