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柯柯牙林区:从戈壁荒滩到旅游景区
5月的新疆阿克苏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林区(以下简称“柯柯牙林区”),早熟的小白杏已经上市,香甜可口的桑葚挂满枝头,苹果、核桃、香梨、葡萄等皆已坐果,果农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随着柯柯牙林区建设的推进,一批农(林)家乐等旅游接待点在林区兴起,柯柯牙林区已成为一处吸引市民游客休闲、纳凉、采摘、品尝农家菜的旅游景区。
柯柯牙纪念馆里的情景互动体验 王思超 摄
旅游,从“没想到”到“必选项”
35年前,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土地荒漠化、盐渍化严重。更让人绝望的是,沙漠离阿克苏城区只有6公里,且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甚至还威胁着紧邻的温宿县城。在这样的背景下,1986年,阿克苏地区启动了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多年来,在荒滩戈壁上形成了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4公里,集生态林、经济林、防风林于一体的防风治沙“绿色长城”,即柯柯牙林区。
柯柯牙林区跨越阿克苏市、温宿县两个县级行政区,分别设立了柯柯牙街道办事处和柯柯牙镇,负责各自辖区的林区建设。
位于柯柯牙街道的佳乐农庄是林区的第一家农(林)家乐。5月21日中午,农庄门前停了不少私家车。走进农庄,只见郁郁葱葱的果园里铺着红色地毯,三五成群的鸡、鸭、鹅在树下悠闲地觅食,等待饭菜上桌的客人坐在榻榻米上打着扑克聊着天。
佳乐农庄的老板甘永军说,一开始,他主要经营20多亩苹果园,没想过搞旅游接待,后来,来果园采摘水果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便依托果园搞起了餐饮接待,慢慢做成了农家乐,年收入从几万元增长到二十几万元。很多果园都效仿他,对外开展采摘、餐饮等旅游接待服务,旅游项目成为附近果园发展的必选项。
占地3.36万平方米的柯柯牙生态园是林区最大的一家林家乐,种植了20多种林木和18种葡萄,聘用了当地员工30多人,包括园艺师、餐厅大厨、服务员、销售、保洁员、保安等,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村民艾尔肯·吐尔地在生态园做服务员已有两年。他说:“在这里工作,每月都有3200元工资,给家里减轻了负担,感觉很高兴。”
牧民异地搬迁,放牧、种果树、旅游三不误
温宿县北部山区的很大一部分属于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保护区成为新疆天山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从保护区异地搬迁下山安置的牧民,也受益于柯柯牙林区建设。
在温宿县柯柯牙镇帕克勒克村,牧民的安居房干净整洁,村里有飞翔鸽子汤店、果木烤全羊、新馕馆、红山烧烤等28家特色店面,成为一条特色旅游街。
斯拉木·伊不拉依木的果木烤全羊店位于特色街街头,烤全羊、土火锅是店里的特色美食。5月16日以来,他每天平均收入4000元。他说:“我原来在山上放羊,现在下山定居,有了果树林,我的羊现在托管给专业机构帮我放,我在这里制作美食吸引游客,又能多赚不少钱。”
他的妻子胡玛古丽·托克逊说:“政府帮我们盖了漂亮的房子,教我们制做美食,很多游客都夸我们饭做得香。政府还分给我们果园,未来我们还想把果园开发出来接待游客。”
柯柯牙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古丽扎尔·阿木冬说:“帕克勒克村都是异地搬迁的牧民,平均每家分了8亩果园。我们负责教他们种果树,同时教他们开展旅游接待,将全村有意愿干餐饮、从事旅游接待的农户组织起来,推出农家乐、民宿、特色餐饮、旅游纪念品销售、民俗表演等服务。如今,他们放牧有托管,果园有保障,旅游接待也不耽误,收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瞄准4A,争创5A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柯柯牙林区的故事,就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昔日“漫卷狂风蚀春色,迷梦黄沙掩碧空”的阿克苏,如今已是“风拂杨柳千顷绿,水润桃杏万园红”的茫茫林海。柯柯牙林区已成为一座具有浓郁特色的森林,果园林立,每逢节假日,游人如织。
为了反映柯柯牙林区的建设历史,2020年,阿克苏地区投资6000万元建设了柯柯牙纪念馆。目前,该纪念馆已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评为自治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浙江自驾游客张天刚参观纪念馆后说:“没来阿克苏之前,只知道这里生态建设得非常好,环境很漂亮。来到这里后,通过参观展馆,我了解到,为了改善阿克苏的生态环境,当地干部群众付出了很大努力。他们战天斗地、与风沙抗争的故事让我感动。”
如今,柯柯牙纪念馆推出了VR体验、情景互动体验等项目,游客与柯柯牙的特色景点合影的照片通过二维码就可以传输至指定邮箱或微信,给游客带来更多乐趣。
阿克苏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柯柯牙荒漠绿化基地已成为展示“两山”理念阿克苏实践的重要窗口,成为宣传阿克苏、展示阿克苏的新地标。目前,柯柯牙林区已着手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未来还将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