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燕月:不能忘记来时路
夏燕月,女,1942年生,上海市人,1964年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中共党史专业毕业,被分配至原中国革命博物馆,先后在群工部、陈列部和研究室工作。她曾任研究室主任,《党史研究资料》主编,副馆长,馆长,2003年至2008年任国家博物馆顾问,2013年退休。夏燕月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荣获国家博物馆、原文化部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3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当选党的十五大、十六大代表,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夏燕月在馆领导岗位上曾主持或参与主持 《近代中国》基本陈列和“历史巨人毛泽东”“洗雪百年国耻喜迎香港回归”“人民的好总理”“肩负人民的希望”等10余个大型展览。任顾问后,她主持了“世纪伟人邓小平”“和平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纪念陈云同志百年诞辰”等大型展览;主持课题调研、执笔撰写一万多字的《关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征集扩充工作调研报告》。并著有《毛泽东在五四前后》《毛泽东与中国抗战》;合著《“一大”前后》(一)(二)(三)全辑、《新民学会资料》等多种图书;合著《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北伐战争》等图书;主编或参与主编《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开国大典》等多部图集。发表《李大钊英勇就义前后》《我党第一次纪念马克思诞辰活动》《广州起义——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重要一环》《斯诺的首次陕北之行》《新中国诞生的实物见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历史考察》《关注大运河保护中的博物馆建设》等论文70余篇。
1、请您回忆下入党的初心,您认为作为党员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在庆祝建党一百年的日子里,我心情是很激动的,这也让我回想起自己入党时的一些情景。我是在1979年7月6日,经当时的革命博物馆陈列部全体党员大会讨论通过,成为预备党员的,一年后转正成为正式党员。今天,当我认真回顾已经走过的路,深感绝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要不忘初心,牢记入党誓词,激励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信仰,坚定的信念意志,对党忠诚,执行党的纲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只有时刻牢记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才能继续走好前行的路。
2、作为一名老党员,请您简要介绍下从事文化工作的履历。
我先简述一下革命博物馆的历史情况。1950年,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60年正式定名中国革命博物馆。这座大楼作为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北侧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南侧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党中央、国务院对革命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十分重视。1950年2月和6月,先后发布《征集革命文物启事》《征集革命文物令》。全国各地热烈响应国家号召,把能够代表革命重大事件或英雄模范的物品集中起来捐赠给革命博物馆,其中很多是历史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中央革命博物馆从成立之初,就把开展征集、收藏、保管文物,进行专题研究,筹备基本陈列,举办各类弘扬红色文化的展览活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后的10年间,征集到6万多件文物,7万多张照片,20多件书刊报纸等资料,近300件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初步形成了自1840年中国近代以来各历史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相关文物资料和图片全面、系统的收藏。
为了筹备好基本陈列,中央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展览领导机构,组织党史权威专家,编拟《展览大纲》、审定鉴选的文物、图片,组织画家创作革命历史画。经过多年努力,陈列布置就绪,经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进行反复审查、修改,最后由中央领导审定开放。1961年7月1日即建党4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中国革命史陈列正式开放。当天,党的一大代表、新中国领导人董必武同志莅临参观,并命笔赋诗一首。革命史陈列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这对于我们后来者是深刻的教育和鼓励。
1964年8月,我参加了北京市召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大会,聆听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要讲话,他号召毕业生们到农村去参加劳动和当时的“四清”运动,教育我们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总理的殷切期望我铭记于心。我先后到湖南和陕西农村劳动生活了近两年,这段经历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在那里,我看到农民们祖祖辈辈、年年岁岁在田地辛苦劳作,与我同龄或比我小的孩子却上不了学,心里感到很难过。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由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年轻人,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职责,一定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去勤奋工作、努力奋斗。可以说这是我受益终生的思想成长阶段。
在去农村的间隔时间里,我在馆里给观众做讲解。通过一趟一趟在展厅熟悉陈列内容和讲解,比较系统地掌握了相关知识,这与在学校学习有很大差异;同时也可以了解观众的兴趣,他们对哪些文物有较大触动。比如北洋军阀绞杀李大钊同志的绞刑架,观众看过之后情绪非常激动,有些当年参观过的学生,几十年后再来参观时说,他们对李大钊绞刑架的印象特别深刻。很多观众被革命先辈坚持理想信念,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所感染。1966年夏天,我参加了“毛主席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事迹展览”的讲解工作,观众反响十分强烈。通过实际工作,我体会到革命博物馆的工作意义重大,不仅能够了解我们党是怎样一步步从艰难曲折中走来,也了解了无数先辈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什么样的牺牲和贡献,使我对工作产生了深厚感情和强烈责任心。
“文革”结束后,革命博物馆的陈列内容经过修改后重新开放。这时,我继续参与馆里的陈列展览工作。不久馆里成立研究室,我被调到研究室工作了十五年,任过刊物编辑、主编和研究室主任,编辑出版刊物《党史研究资料》。这是一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正确地研究、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反映党史研究新资料、新成果的刊物,在党史界享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受到广大党史工作者的欢迎,也使我的学术研究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我是在此期间入了党,我非常感谢党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同志们对自己的帮助指导。我在博物馆虽然调换过几个工作岗位,但我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要甘于坐冷板凳,要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传承和弘扬好红色革命文化。
我于1992年任副馆长,1998年任馆长。当时馆里经费紧张,条件比较简陋,办展览相对困难。那时主要工作一方面是策划展览,另一方面是为扩大馆藏,加强文物征集工作。与建馆初期不同,需要我们自己去打拼,努力开创征集工作局面。
3、在您的工作中,有哪些令您难忘的重大事件或活动,对文化事业发展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这段时期令我难忘的一些活动,主要是举办了一些有影响的好展览。如,1993年举办的“历史巨人毛泽东”展览,1998年的“人民的好总理”展览,都是社会影响非常大,观众人数非常多的展览。“人民的好总理”展览,展出了许多一级品。如,周总理书赠友人的“大江歌罢掉头东”横幅、周总理亲自编写的《警厅拘留记》手稿,还有邓颖超同志捐赠的周总理的一些物品等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前辈自始至终非常支持我们工作,对革命博物馆也非常有感情,让我们备受感动。2001年,我们举办了“肩负人民的希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型展览,展出了400多件实物、1300多张照片。原计划展出时间是2001年6月20日至7月20日,但由于观众非常热情,参观人数很多,展览一直延期到了九月底才结束。我们收集到20多本留言册,三万多条留言,有的观众写道:重温历史,更加知道如何直面风雨,也更加知道应该怎么样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类似的留言很多。1997年5月30日,我们在中央大厅举办“雪洗百年国耻,喜庆香港回归”展览。举办这个展览时间紧迫,相关实物稀少,开展工作非常困难。经过努力,我们向地方博物馆及个人借调或征集到二百多件物品,使展览能够成功举办。虽然展出只有20多天,但是观众达到30多万人,有几天甚至延迟到晚上8点多才能闭馆。我们曾经向观众建议请他们等人数少一些再来参观,但是观众却说我们喜欢人多的热烈氛围,大家一同感受香港回归祖国的喜悦心情。
我们也到香港、澳门举办过几个展览。200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我们在香港、澳门举办了 “和平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展览,观众络绎不绝。在香港,每天观众达五千多人,许多人冒着大雨来参观。当时香港特首董建华参观后,语重心长地说希望每年都能在香港举办一次文物展,让香港同胞了解祖国。我们热切希望港澳同胞,特别是年轻人能更多地了解祖国历史文化和祖国的飞速发展,对“一国两制”方针有正确的认识。
另一项难忘的事件就是文物征集。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立身之本,要不失时机地征集、收藏能够体现时代精神、见证历史的相关物品,同时要用发展眼光为未来而征集。我们必须具备很高的政治敏感度,善于发现,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如,早在1958年革博老同志在赣南闽西发现1930年毛主席写的《调查工作》最早石印本,征集入藏,后由田家英同志送毛主席阅,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的《反对本本主义》。
改革开放后,我们做了不少文物征集工作,其中有著名数学家陈景润1966年的“哥德巴赫猜想”简要论文手稿(中英文),同年被《科学通报》公布此项证明结果。1997年由陈景润夫人由昆同志捐赠我馆;1998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先生审判日本首要战犯时穿的法袍和辗转收藏的英文《审判书》,由其家人捐赠我馆;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表彰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姚桐斌等23位科技专家,颁发了功勋奖章和证书。同年,由姚桐斌夫人彭洁清同志捐赠我馆;2001年11月,在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会议上,大会主席敲响木槌,宣布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会后,参加报道的《北京晚报》两位记者征集到这把具有特殊意义的木槌,经报业集团捐赠我馆。类似事例数不胜数。当然,博物馆征集工作者为此下大了功夫,付出了许多艰辛和汗水。我想只要加大力度坚持下去,文物征集工作的前景是很可观的。
4、结合您走过的路,请您对年轻一代的党员提些期望和建议。
年轻一代的共产党员,是建党百年、百年巨变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践行者。他们应该忠诚党的事业,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他们应不负韶华、不忘初心,要认真学习,与时俱进,切实把革命文物保护好、运用好,讲好中国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办好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做;要坚守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坚守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红色江山。
中国国家博物馆发展到今天成绩是非常可观的。我想我们应该有远大目标,首先搞好国博的基本陈列。我认为我馆的基本陈列应该是中国通史,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使国博成为国内外有识之士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神圣殿堂。这虽是一项艰巨的文化工程,但坚信国博年轻一代一定能做到,未来可期。
5、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您有怎样的感悟?
想起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光辉历程,取得的辉煌业绩、积累的丰富经验,心情特别激动。我们的党走过100年历程确实非常不容易。这100年,有多少前辈抛头颅洒热血,流血牺牲,那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的付出才创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党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个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当时只有50多名党员。经过28年艰苦奋斗,浴血奋战,最后推翻了压在我们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奠定了未来新生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今天,我们党执政70多年,也非常不容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经过民族解放运动逐渐独立,但是独立以后仍要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我们当时面临的情况就是没有任何经验,只能靠自己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改正错误。我们的党真正是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繁荣富强,一步一步地探索前进的。在前30年,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我们需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国走完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完的工业化道路,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坚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大同、共同富裕。
立志于千秋伟业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我们为有这样的党带领我们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感到无比自豪。但是正如毛主席指出的:我们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毛主席所说的“后头”我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慎终如始,继往开来,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我们坚信有建党百年辉煌业绩提供的重要条件和经验,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积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定能够用奋斗、牺牲精神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