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坚守 不凡“警”色
1月25日7时28分,天安门广场上响起嘹亮的国歌声,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虽然这一场景邓玉臣已经“观看”过4000余次,但每次他都无法“安心”看完全程。作为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巡警一大队副大队长,邓玉臣要时刻关注周边安全状况,“游客放心游览,我才能安心。”
图为邓玉臣在执勤
升旗仪式过后,邓玉臣开始了一天的巡逻工作。不了解天安门警察的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工作就是走路,然而看似寻常的“迈步子”背后,却有着一颗颗服务群众的赤诚之心。
“警察同志,我身份证找不到了……”大学生代女士在天安门游览时丢失了自己的身份证。接到警情,民警刘政通过电台联系辖区内其他民警共同寻找,不到10分钟就将身份证交还到代女士手中。
邓玉臣说,类似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数次,他们在执勤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帮助游客解决问题,“有时一天能帮着找回近百张身份证。”
“警察叔叔,我想去天安门广场,应该从哪里走?”“您好,您向前走,有一个地下通道,您走地下通道过去就到了。”邓玉臣一路走一路停,耐心地解答游客的问题。
按照天安门地区分局规定,民警在巡逻过程中要随时接受群众询问和报警求助,当遇到群众询问路线、地点时,应详细解答;遇有群众求助寻找走散人员或丢失物品时,应提供一切帮助。为了能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天安门地区分局还推出了“便民服务车”“金水桥志愿服务岗”等便民措施。
11时28分,邓玉臣的手机显示已经行走了12754步。“差不多每天都能走两万多步。”邓玉臣说,“客流量大的时候,一天三四万步都是可能的”。
“一心一意为人民,尽心竭力办实事——福建泉州唐小姐敬赠。”16时47分,天安门地区分局民警张峥和谢凯飞收到一面锦旗。事情源于一条围巾。来京旅游的唐小姐看完升旗后,在天安门广场旁的快餐店吃饭,饭后却发现围巾丢了,“围巾挺贵的,麻烦民警同志帮忙找找。”
民警张峥和谢凯飞接到求助警情后,立刻展开调查。他们通过走访问询、调取监控等手段,最终找到了拿走唐小姐围巾的人,仅仅用了2个小时。“其实,他们当时在同一个餐厅吃饭,是误拿。”张峥说。
“找人、找物的警情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很快就能解决。”邓玉臣介绍,除了依靠民警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也得益于智慧警务的发展。“智慧警务是智能信息处理系统。引入智能设备后,我们处理各种案件的效率提升了很多。”
升级的不只是警务,还有服务。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在天安门广场入口处设置了检查口。游客进广场需提前预约,并在通过安检口时出示健康码、身份证等。“为了方便游客游览,我们也会在现场提供咨询帮助。”邓玉臣说。
天安门地区的警察和游客很多时候是“互相给予”的过程,他们为游客提供帮助,也会收获来自游客的温暖和感动。民警刘明烁回忆起曾帮助过的一位印度游客,“他当时要去故宫参观,不知道怎么走,看着特别着急。”刘明烁说,对方中文和英语说得都不太清楚,交流起来很困难,于是自己便陪他到了目的地,“最后到了故宫,他还给了我一个拥抱。”
“我小时候就想成为一名警察,那一身藏蓝色的制服特别帅气。”在天安门地区分局巡警一大队中队长司马岳看来,当一名人民警察很光荣,哪怕简简单单为游客指个路,让他们少走一些冤枉路,心里就很高兴。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警察走上岗位,成为天安门广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中有的人继承了父辈的警察梦,有的人握好前辈的“接力棒”,续写服务群众的新篇章。
“群众事情无小事,我们每个警察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安全保障和服务,擦亮‘首都名片’。”邓玉臣说。
17时50分,夜色在北京上空逐渐铺开,万家灯火下年味十足。对于天安门警察来说,明天一早,他们又将迎接下一个日出与升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