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第一漂 三峡神农溪漂流游记(图)
乘长江三峡“天丰”号游轮从宜昌逆水行舟一夜,经过三峡大坝四级船闸提升水位,穿越西陵峡两岸的万重青山,泊位于恩施自治州巴东县城新码头,此时天色渐明,江面曙光初照,我们改乘“五号”游船,去游览向往已久的。
早就听人说颇有野趣,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总长近二十公里,游客在上游时可以先乘坐橡皮艇,到下游时再改换“豌豆角”小扁舟。可如今三峡大坝建成蓄水,已经是水涨船高,高峡出平湖了,而此刻我们又是从下游向上游行进,心中多少有些遗憾:不能感受以前那般的野趣。
载满两百多名游客的五号游船,从巴东码头斜渡长江,不一会儿就驶进了与长江的交汇处西壤口,进入下游的龙昌峡,只见两岸绝壁悬崖,奇峰突兀,层峦叠嶂,怪石耸立,真是“雄中露秀、险中纳奇”。在导游小姐的指点下,我们从不同的视角观看,以幻觉般的想象力,欣赏着沿途“仙客送翁”、“鳄鱼出洞”、“熊猫爬坡”等奇山异石,还清晰地看到在几处绝壁间的洞口里,放置着古代悬棺,崖缝中残存着一些木桩。如何在这悬崖绝壁间的天然洞穴里放入棺木,还一直被人们称之为“悬棺之迷”,据考古人员推测,悬棺的葬法可能有三种:一是先将棺木抬到山顶,再用绳索拴牢后吊入洞穴之中;二是从山下搭起木架,再用滑轮将棺木上升到适当高度放进洞穴里;三是以前这里的水位与洞穴的位置相差不远,可以乘船将棺木移送到洞穴里边。三种推测,都似乎可能,又似乎不可能,因而这里的悬棺也就地成为一个难解的千古之迷,也给游客们的心里留下了悬念和想象的空间。
过了龙昌峡,船下就不见有长江倒灌的浑水了,河面渐渐地变得碧绿。导游小姐告诉我们,现在游船已进入鹦鹉峡了。沿途奇峰异景更多,有的山峦就像狂啸之虎,咄咄逼人;有的巨石如同嬉戏之猴,妙趣横生;有的崖壁上不仅钟乳密布,还留有古栈道的凿痕,也显露着大大小小溶洞,据说整个共有天然溶洞六十多个,大多数溶洞洞口还留着石砌的残墙,好像是古时战乱的痕迹。最惹人注目的溶洞要数“燕子阡”,它是畔目前已经发现的最大溶洞。从游船上看去,“燕子阡”洞口高大而宽阔,四周的岩石层层叠叠,呈现出大理石一般的光泽,导游小姐介绍说,“燕子阡”洞高八十米,宽三十米,进入洞中,可见里边大片的“千丘田”,阡陌纵横,蔚为壮观,据专家考证,“千丘田”是由岩浆积淀而成的,洞顶常年栖息着短嘴金丝燕,密密麻麻地集聚在岩壁上筑巢产卵,繁衍后代,在春日融融,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常见成千上万的金丝燕飞出溶洞来,翱翔在峡谷深处的上空,给人带来一种喜庆祥和的气氛。
游船继续逆水而上,我们愈来愈见山明水秀,两岸山间植被茂密,山花野草,葳蕤而生;愈来愈觉空气异常清新,峡中格外幽静,不由得心净如洗,仿佛远离尘世……要不是导游小姐的提示,我还没有意识到游船已经进入了绵竹峡中,再仔细观察,看到两岸茂密的植被中多是一丛丛青翠的竹林,那绵竹个儿长得并不高,主干也只笔杆儿一般,竹叶叶面尖长而细碎,那枝条似一根根藤蔓,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倒挂崖壁,倒映水中,溪水就显得更加碧绿了!导游小姐说这里生长的绵竹不仅是的特产,也是我国现存的一种珍稀植物,有着极好的纤维性状,是制造宣纸的最好原料,当地的土家人常常用它制成拉船的纤绳,经久耐用。她还说两岸的青山,如同一座珍奇的天然动植物园,有两千多种野生植物,五百多种野生动物,属于世界濒临灭绝的珍稀植物有珙桐、银杏、巴东木莲等;珍稀动物有白獐、短嘴金丝岩燕、金丝猴等;还有神农架“野人之谜”,近些年来被人们传得沸沸扬扬,更增添了的神秘色彩。
到了上游,游船在峡谷中绕了一个弯,驶向一汪宽阔的水面,又在水面上画了一道悠长的弧线,然后就泊岸了,我以为这次之游已到终点,不想精彩的节目还在后边。原来这里是游客换船旅行的一个港湾——罗坪游客中心,岸边挨个儿地排着“豌豆角”扁舟,等待着我们上船继续向上游开进,去感受纤夫逆水拉船,“豌豆角”扁舟顺水的野趣。此时站在岸上观景,才对“高峡出平湖”有了更为真切的体验,眼前一泓碧水倒映着四周的青山,游客犹如处在绿色的包围圈中,吸吮潮湿而又清新的空气,领略潋滟照人的山光水色,顿感大自然的灵气无处不在。
我们坐上“豌豆角”扁舟,穿上淡黄色救生衣,行进在碧水青山之间,饱览两岸原始古朴的自然风光,水面在不知不觉中变得狭窄了,从下游往上看,溪流如一条银蛇在万丈深壑里蜿蜒扭动,越往上行进水流越发湍急,形成一团团漩涡,单靠船工用力撑篙,已经无法使“豌豆角”前行了,真让人有了“一篙松劲退千寻”的担忧,这时船上的纤夫便迅疾地行动起来,虽然深秋的溪水透着丝丝凉意,但他们下身却只穿条短裤,脚上也只穿双草鞋,都毫不犹豫地一个猛子跳下水去,放开长长的绵竹纤绳,将纤套挎入肩膀里,俯下身子,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拉纤,才使“豌豆角”扁舟没有在这湍急的逆水中退却,一步步艰难地前行,纤夫们不时喊出号子声,震撼着空旷静寂的山谷,也震撼了游客们的心灵,看到纤夫们挣得通红的脸庞、脖子和腿肚子上暴出的青筋,多数游客都有些于心不忍了,与我同船的两位女作家眼眶都有些湿润,很脆弱地掩面低下头去,不忍再看在滩头匍匐前行的纤夫了!
由于航道狭窄,水流湍急,逆流行舟如此艰难,三公里的水路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到达上游的一个浅滩时,眼见得前方的水道已窄得不能载扁舟而行了,大家都以为可以在此停船休息片刻,有的游客正想从滩上捡拾那些五颜六色的鹅卵石,没想到船老大挥篙调船,猛力一撑,一声断喝:“请不要下船!”随即,“豌豆角”扁舟就来了个急转弯,从此顺流而下了!随水的“豌豆角”扁舟似箭离弦,飞也似的向下游冲去,只是有的路段水位很浅,船底与水底的鹅卵石发生磨擦,须得船工把稳船舵,适时矫正方位,使之顺着水道随弯就弯而行。我们坐在船上犹如陆地行舟,有惊无险,体验到人与大自然搏斗的一种乐趣。行至平阔的深水处,“豌豆角”扁舟开始平稳地前行,游客们一度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导游小姐就活泼起来,给我们讲起了两岸的土家族民俗、民风、民间故事,还教我们唱一首土家族情歌,教会后再与我们对唱,她先扮成土家妹子唱道:“太阳出来花花扇儿扇,忙又忙啊红花对牧丹,唱支山歌一把红扇子儿,下山梁啊绣球花儿园,我拉住郎腰带呀,问郎几时来?”我们随即对唱道:“今儿个冇得空呀,明儿个要砍柴,后日才到小妹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