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里的非遗味更浓
春节假日,各地举办的非遗活动大显身手,线上线下相结合,让人们在喜庆的氛围中感受非遗的魅力,让假日里的传统文化味儿更加浓厚。
非遗节目更丰富
随着一阵铿锵的锣鼓声,演员们画着各式脸谱,身着斑斓的戏服出场了。精彩的武打动作、委婉动听的唱腔,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大年初一至初六,在广西,南宁园博园精心准备的“民俗闹新春欢喜过大年”春节系列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体验非遗的好去处。
近几日,广东各地冷雨绵绵,但是也并未影响浓烈的非遗氛围。“咚咚锵,咚咚锵……”随着鼓声奏起,5头醒狮齐亮相,“采青”“狮子吐青”一个个经典动作,引来满堂喝彩。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月初一,在广东省文化馆,赵家狮团队呈现的醒狮表演,为“醒狮贺岁”——节庆“叹”非遗之春节元宵专题展,增添了别样色彩,彰显了醒狮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广东,有句俗话叫“无戏不成年”。今年春节,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携手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共同举办《天籁客家幸福年》文艺晚会,节目将客家山歌和客家山歌剧两大非遗艺术结合起来,并融合了客家的年俗、饮食、民居、风光等代表性文化元素,在梅州市山歌剧团山歌剧场线上展播,为广大观众朋友打造了一个客味浓郁的幸福年。
非遗展示更新颖
这几天,甘肃省定西市的年味越来越足。在线下,一些市民赶到定西市百草染色馆,听陇西刺绣非遗传承人祁辉讲述当地的传统民俗、传统文化;在线上,祁辉在抖音等平台开直播,讲述扎染、蜡染、夹染等着色方法。“后期我还会讲述刺绣、文创产品等内容。”祁辉说。
在电影院里感受浓郁的春节习俗,已成为兰州过年的一种新时尚。2月1日起,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兰州飞天剧院联合开展为期3天的“飞天迎新春·非遗过大年”春节系列民俗文化活动。活动现场,观众纷纷拿起剪刀,一边听老师讲述甘肃剪纸的故事,一边体验传统剪纸的乐趣。
今年春节,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响应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举办的“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以凉州攻鼓子、秦安小曲、敦煌剪纸、和政秧歌等10个非遗项目为重点,省内多个非遗主题网络公众号共同举办“云端游甘肃,相聚网络过大年”活动。春节期间将举办94项2200余场活动,展示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
而在成都,皮影表演也有了新形式。“这礼是成都 距离无界”非遗皮影新媒体艺术装置展演,借助多媒体技术,让皮影“动”了起来,让这项历史悠久的民间技艺有了更多趣味性。
“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过皮影戏了,真的没想到传统的皮影戏还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2月1日,成都市民吴文建带着刚上初中的儿子专程赶来欣赏。
此次非遗皮影新媒体艺术装置展演,通过视频投影、LED显示、时尚大片等多种表现手法,将皮影表演与文创大赛、光影艺术相结合,形成新颖独特的迎新年文化展演活动,让广大观众感受非遗皮影的艺术质感,欣赏光影结合后的视觉盛宴。
非遗体验更多元
灯光渐起,旋律缓缓流动,春节前夕,在上海,由豫园商城主办、湖心亭丝竹乐社承办的“江南丝竹新年音乐会”在海上梨园开演。平均年龄70岁的湖心亭丝竹乐社和平均年龄仅10岁的新苗队,用一曲曲美妙动听的丝竹曲,奏响与众不同的新年“乡音”。
音乐会一开场,观众就被融合了中国民族旋律和西方节奏音型的《彩云追月》吸引了。而后,是被改编成江南丝竹的西洋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独特的演绎方式,别有一番风味。观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梁祝》也被改编成了江南丝竹版本,让人回味无穷。
作为江南文化的非遗传承窗口,多年来,豫园商城致力于非遗技艺的体验与传承。改编版的新年音乐会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今年春节,豫园迎新春系列主打“上海老味道、非遗新体验”,通过商圈升级改造和老字号焕新,推出一系列“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演艺”“非遗+节日”新品,让游客感受到一个正宗的海派中国年。
“这么复杂的鼓楼居然没有用一颗钉子,侗族工匠太厉害了!”大年初一,在广西柳州市群众艺术馆,市民刘敏带着女儿参观“木心墨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展”后赞叹道。今年春节,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多家单位举办了此次展览。展览通过“掌墨·匠心传承”“技艺·天工开物”“建筑·侗寨密码”3个单元,让观众感受侗族掌墨师营造技艺之精湛。为了提升观众的体验性,柳州市群众艺术馆还推出了非遗学堂《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体验》,以“展览+学堂”的形式为观众带来多维度的非遗沉浸式体验。许多市民家庭慕名而来,利用难得的春节假期,玩木构、拼榫卯,零距离感受侗族木构技艺的精妙。
如果说西安的年味是张灯结彩的街景和奇幻绚丽的灯展,那么,陕北榆林的年味就是热热闹闹的锣鼓声和接地气的民间秧歌表演。“正月里来正月正,扭起秧歌过大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今年春节,榆林秧歌表演以云展示为主,隔屏可见,火火红红,年味十足。
跟随视频镜头,只见榆林南城门城墙上,锣鼓喧天,彩扇飞扬,由1500人组成的秧歌队,踏着欢快的鼓点扭动身姿,或轻盈灵动、或刚劲有力。浩浩荡荡的秧歌队伍在城墙上一字排开,气势恢宏。
伞头是秧歌队伍的领头人。今年67岁的任子良是一名伞头,他说:“在榆林必须要有一场热闹的秧歌,才算真正过年,这也是传承非遗、品家乡年味。对于非遗秧歌的喜爱,已经深深刻在了每一个榆林人心上。”
(采访组成员:孟萍 牛莹 陈熠瑶 倪怡雯 陈俊成 张陇堂 白骅 任丽 统稿:赵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