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品年俗 石峡村里贺新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金龙彩凤翩然舞,腾星点点世人红。”一进入北京市延庆区石峡村,记者看到了一派热闹景象。在石光长城精品民宿门前,在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的掩映下,村民扮演的俊俏“毛驴”正与游客热情互动……据说,“跑小驴儿”是石峡村一项独特的年俗活动,已经流传百年。在喧闹的锣鼓声中,远道而来的客人被“拉”进了石峡村的年俗里。
更有意思的是,记者发现,进入石峡村的很多客人手中都持有一个“通关文牒”。凭借“通关文牒”,游客可以换购“石峡通宝”,即村里的“通行货币”,拿着这些“银钱”便可在年货大集上购物了。
“真有种穿越的新鲜感。”00后北京游客葛婷婷告诉记者,石峡村是北京年俗味很浓的村子,连续3年,她都和家人一起参加石峡村的“长城脚下过大年”活动,做糖人、贴布偶、做花灯……让葛婷婷没想到的是,今年春节石峡村更好玩了。
“我们希望每年游客都能有新体验。”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创始人贺玉玲说。她是“长城脚下过大年”活动的策划人之一,而每一届的“长城脚下过大年”活动都是从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开始的。“石峡村文化底蕴深厚,有多项非遗技艺保留至今,我们正努力将这些文化资源融入石峡村的乡村旅游中,春节是一个非常好的展示机会。”贺玉玲说。
每年的“长城脚下过大年”活动,都会有一个契合时下热点的新主题。今年的主题是“非遗贺岁迎冬奥”,贺玉玲特意请来了延庆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教游客剪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做出带有滑雪元素的糖人、毛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调动起游客的冬奥热情。”贺玉玲说。
每每看到贺玉玲为村里的事情忙里忙外,很多人都以为她就是石峡村人。其实,6年前,作为贺氏酱猪脸第四代传承人,贺玉玲才带着她的“非遗技艺”来到石峡村。“从事多年餐饮生意,我想在延庆经营一家有品质的乡村民宿,参与到乡村振兴中。选址时,石峡村的古长城和流传百年的文化让我动心了。”
成为民宿主人后,贺玉玲在石峡村扎下了根。每年春节,她都会留在民宿陪伴客人,想方设法让客人感受到乡村年味的与众不同。“作为民宿主人,首先要让客人感到家的温暖。”在她看来,只有让游客有了与村民“共生”的体验,才会对乡村产生割舍不下的感情。每年除夕,她都会邀请客人和村民一起守岁,看春晚,包饺子,享用团圆家宴。正月初一,还会带着客人与村民互相拜年,大家一起贴窗花、写福字。
今年春节假期,石光长城精品民宿再次迎来了多日满房,其中有不少是年年都要“回来过年”的老客人。正月初一早晨,贺玉玲按照村里惯例,为客人准备了红糖水和点心,寓意来年生活甜甜美美。
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贺玉玲更是把客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不仅对民宿和其他公共空间进行反复消杀,而且严把食品安全关。“当客人发现自己‘被关注’,就能找到归属感。”贺玉玲说。在她的悉心经营下,去年11月,石光长城精品民宿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全国首批乙级民宿。
“贺玉玲虽不是石峡村人,但是跟我们的家人没有区别。每到春节,她总会给各家各户送去年货,将米面油、酱猪脸‘端’进家家户户。平日里,每天她也会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送鸡蛋和牛奶。村里有206户,一户不落地都在她心里。”在不少村民心里,贺玉玲早已是自家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通过发展民宿将整个村子的资源串联起来,与村民实现共生共建共享,是贺玉玲坚持在做的事情。
她自掏腰包建起了村史博物馆,将石峡村的历史文化、非遗特色展现出来,组织上百位手工艺匠人,开设了“非遗手工艺课堂”。记者走进村史博物馆看到,一些游客正在跟着老师学做双头布老虎,迎接农历壬寅虎年的到来。
不远处,穿过挂满红灯笼的长廊,便能到达咖啡屋,旁边是一个图书馆,两处颇具设计感的建筑与石峡村古朴的民宅相映成趣。咖啡屋中,成年人品着咖啡,小朋友围坐一团兴致盎然地拼着积木;图书馆里,妈妈轻声读着童话故事,年轻人凑在窗边拍照聊天……一派温馨和谐的场景。
“春暖花开时,我们还有更多想法。”贺玉玲说,石峡村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海棠产业”。春节过后,他们计划打造大型的海棠工坊,建设琴、棋、书、画、诗、酒7个主题园,把村里的山茶、酒、野菜等产业也带动起来,让游客对石峡村有更多牵挂,也让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有回乡创业的动力,推动石峡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