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宿要发展 三方得益是前提
近年来,住宿业品种不断增加。其中,乡村民宿作为新成员,受到消费者的欢迎。5年前,民宿兴起之时,笔者就曾撰文探讨民宿的发展路径和风险。如今,时隔5年,乡村民宿经历了两次惨重的关停,一次是河、湖生态保护,一次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可见,民宿的发展,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如何让村民方、投资方、管理方皆得益,本文略做探讨。
对于乡村民宿的发展,笔者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其从业者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酒店业者自主创业,租赁乡村老屋,请设计师设计后自主经营;二是设计师、文艺爱好者投资租赁,请职业经理人进行日常管理;三是乡村居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上集资开办。无论哪种形式,对于如何实现持续经营,业者普遍感到困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随着民宿投资热潮的兴起,固定的租金和不固定的收入使民宿盈利更加不确定;二是经营管理的缺失,没有好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盈利愈发困难。
最近,笔者体验了位于江苏宜兴张渚镇的一家乡村民宿。该民宿由五栋民宅改造而成,其中四栋改成22间客房,一栋成为餐饮中心。
笔者和朋友一共住了四晚。我们到店后,在前台办理登记入住,随后,几位乡村大妈帮我们将行李拿进客房。客房并不奢华,但面积足够大,各项设施符合标准。这家民宿的特色是餐饮,在当地很有名。四天中,我们除了早餐房价包餐以外,中晚餐都在民宿内享用,不仅原材料新鲜、味道极佳,而且做到了餐餐菜肴不重复。每晚,服务员还会送来夜宵点心,有百合汤、红豆汤、绿豆汤、南瓜汤等。
这样一家规模的乡村民宿,有员工42名,对客人实行全天候服务,和大多数乡村民宿用工少、餐饮简单相比,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四天中,笔者做了一些调查,找到了这家乡村民宿的盈利模式。当地采取了一种“三权分置”的经营模式。“三权”涉及的是村民方、投资方和经营方。村民的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不变,14户村民出让了15栋房屋,流转了20多亩土地;当地政府在使用权上做文章,引进投资方、经营方,和镇政府、村委会签订了15年协议,根据房屋面积不同,每户年均租金4万—5万元, 每年春节前结算。我们入住的民宿是第一期工程,于2022年投入运营。目前,第二期正在改造装修中。
乡村民宿运营人员中,除管理者是专业酒店出身以外,其他38位都是当地村民,年人均收入5万元左右。就近佣工,既解决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节省了很多费用,也降低了员工的流失率。
此外,民宿需要的家禽、时令素菜、瓜果等,都由周边村民供应。这些食材品质好、新鲜,还去除了供应链中间环节的成本,菜肴性价比很高。
目前,这家乡村民宿房间均价在800元左右,出租率在80%左右,客房和餐饮收入对半开,年营收在1100万元左右,利润率达到25%。
这样的“三权分置”,由政府出面,保证了村民、投资方和经营管理方的利益,盘活了闲置的房屋,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也保证了投资方的回报收益,三方得益保证了民宿的持续发展。对比其他民宿的开发模式,“三权分置”模式的启示在于征得政府支持,解决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