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突出“四大抓手”促进文旅扶贫富民惠民
湖南旅游 2022-10-28 21:41www.16816886.cn张家界旅游
近年来,湖南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扶智扶志优势,通过抓好规划引领、乡村旅游、文艺惠民、文旅融合四大方面工作,整合资源,开拓创新,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
近年来,湖南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扶智扶志优势,通过抓好规划引领、乡村旅游、文艺惠民、文旅融合四大方面工作,整合资源,开拓创新,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强化扶贫人才培训、建立长效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积极探索文旅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以文旅扶贫促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巩固文旅扶贫成果,取得积极成效。至2020年底,全省旅游业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50万人,全省164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全部脱贫。 突出规划引领,抓好示范带动
立足文旅行业特点,把湖南文旅扶贫工作与文旅发展规划相结合,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精准施策,为推进全省文旅扶贫工作明确方向、提供遵循。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抓好统筹谋划。编制《湖南省旅游扶贫总体规划纲要(2016-2020)》,确定湖南省旅游扶贫重点村1641个,建档立卡185870户,586540人。印发《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实施湖南省旅游促进扶贫五年行动计划,支持贫困地区居民通过发展特色民宿、旅游风情小镇、历史文化村落、养生休闲山庄、乡村度假客栈、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以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张家界市、湘西州、邵阳市创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以及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为抓手,支持通道县、凤凰县、永顺县、汝城县、平江县等重点贫困县,通道县坪坦乡、凤凰县山江镇、永顺县灵溪镇、汝城县三江口瑶族镇、平江县长寿镇等重点贫困镇,302个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41个示范村和13条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培育100个乡村创客基地、100家主题特色精品住宿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实施全省乡村旅游扶贫富民工程。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资源。湖南先后出台《湖南省张吉怀国家旅游精准扶贫创新区总体规划纲要》等,支持各地依托各自优势资源,助力精准扶贫。凤凰县聚焦变化、资源、利益三个核心要素,在省文化和旅游厅帮扶下,因地制宜建设开发竹山村、老洞村试点,让绿水青山焕发勃勃生机,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花垣县委、县政府下发《花垣县精准脱贫“十项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苗族生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推进花垣经济结构优化调整。
突出特色优势,发展乡村旅游
统筹推进文旅扶贫与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精品线路辐射带动脱贫,以送客入村推动旅游扶贫。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省发改委安排精品线路建设资金6.87亿元,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财政厅安排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建设资金8.14亿元,拉动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70余亿元,利用银行贷款20余亿元,建成一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平台等旅游基础设施。省文化和旅游厅积极与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协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意向融资贷款总额100亿元,并对通道县、靖州县、吉首市、凤凰县、慈利县、石门县等精品线路项目建设贷款给予贴息支持,有效解决项目融资难题。二是充分发挥文旅产业优势。积极打造红色游、研学游、生态游等特色文化和旅游产品,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品变商品。全省51个扶贫重点县共完成986个旅游厕所建设。全省共评定了1275家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22年湖南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建档立卡贫困户直接就业10241人,带动消费5.3亿。花垣县十八洞村等11个村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评选出20个特色文旅小镇、20个省级文化和旅游扶贫示范村。怀化雪峰村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微长征”沉浸体验式党课,自今年6月28日试运营以来共吸引约4000人参与。三是深入推进旅行社送客入村。湖南出台并实施《湖南省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旅行社送客入村奖励办法》,积极完善湖南精品线路云平台的消费扶贫信息,集中展示推介689个特色村镇文化和旅游的数字化资源。目前已录入景区(点)、餐饮美食、酒店民宿、娱乐休闲等产品和旅游资讯数据6849条,资讯浏览量突破1200多万人次。截至11月30日,今年共292家旅行社在大湘西、神奇湘东13条精品线路上发团32926次,精准送到特色村镇的游客达129.92万人,参与游客接待的特色村镇198个,旅行社产生直接经济收入4.1亿元,带动文旅扶贫相关产业消费82.43亿元。
突出文艺惠民,丰富群众生活
深入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加大文化阵地建设,丰富文化活动形式,帮助贫困群众从思想、精神上率先脱贫,力促贫困群众“真脱贫”。一是完善文化服务设施,加强阵地建设。省级层面先后完成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少数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贫困地区流动服务车配送项目、基本文化器材配送项目。全省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已实现基本覆盖,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042个、行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8042个。持续实施贫困地区文化人才培养计划,实施“阳光工程”“圆梦工程”“百师千课进站入村”系列农村文化志愿服务,培育文旅志愿服务队伍11万余人。2022年106个县市区提前完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任务,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培训业余文化队伍32万人次。二是聚焦脱贫攻坚主题,实施创作工程。依托湖南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强以精准扶贫为主题的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精品创作。大型史诗歌舞剧《大地颂歌》全面反映湖南精准扶贫历程,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和热烈反响。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江山如此多娇》计划于2020年年底在湖南卫视播出。省文化和旅游厅以“决战脱贫 决胜小康”为主题,从138个作品中精选了21个优秀代表作品认真修改打磨,集中反映湖南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实景表演《让妈妈回家》充分展现了湘西州花垣县“让妈妈回家”苗绣文化扶贫项目的发展成果。小品《蹚出新路子》讲述了网络直播带火大山深处的农副产品,带动村民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三是开展文艺作品巡演,推动送戏下乡。深入实施“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项目,全省每个乡镇安排4场惠民活动,解决农民看戏难问题,形成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每年“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活动惠民演出万余场。开展2020全省“欢乐潇湘”精准扶贫优秀文艺作品巡(展)演活动,先后走进了湘西州凤凰县、怀化市辰溪县、株洲市炎陵县、湘潭市韶山市,为当地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参演节目52个,38支群文团队、316名演职人员参演。同时还组织精准扶贫文艺晚会,在江永县、隆回县、武冈县、洞口县、涟源市、安化县等全省16个贫困县巡演37场,为近50万群众送去精神食粮。
突出文旅融合,探索“非遗+扶贫”模式
以非遗扶贫工坊建设为主要抓手,湖南创新探索“非遗+扶贫”模式,打好文化和旅游扶贫“组合拳”,激发内生动力,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振兴传统工艺,推进非遗扶贫工坊建设。湖南出台《湖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率先成立湘西传统工艺工作站,提出并实施“让妈妈回家”计划,共挂牌6个“让妈妈回家”基地、2个传统工艺振兴示范企业,举办技能培训100余期,培训绣娘8000余人,创造就业岗位近4000个,直接带动相关人员年增收5000元以上。省文化和旅游厅还联合省扶贫办印发《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支持全省各地特别是已摘帽的国家级、省级贫困县设立一批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省51个已摘帽贫困县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152家,参与人群12.9万人,带动建档立卡户7.2万人在家门口就业,助力6.8万人脱贫。二是强化研修培训,提升非遗传承人创业就业能力。2015年以来,湖南5所院校参与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实施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累计办班50余期,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超过150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湖南大学、湖南工业大学、怀化学院等10余所高校师生,通过与当地企业、传承人对接,帮助其设计符合当代审美的产品,打通了横在传承人之间的创意和市场两大瓶颈。通道侗锦织造国家级传承人粟田梅工作室织造的披肩、床上用品、壁挂等远销新加坡、美国、加拿大。“中国侗锦传承基地”落户通道枫香村,累计培训“织女”3000多名,529名贫困户成功脱贫摘帽,全村侗锦年产值达500万元。三是深化“非遗+旅游”,推动非遗进景区。湖南雨花非遗馆打造非遗大舞台、非遗夜市等旅游场景,成为长沙会客新名片。非遗戏曲演出走进南岳庙会,带动衡山接待人数同比增长12.63%。怀化通道与广州、深圳文创企业合作,以侗族文化元素为基础开发产品100多种,在多个景区开设非遗文创产品店,年销售5000余万,带动当地侗锦织造、芦笙制作技艺、银饰锻造技艺等非遗传承人群脱贫致富。吉首乾州古城建有苗鼓文化传习所、湘西苗画传习所、乾州春会展示馆、辰河高腔展示馆等多个非遗展示展演展销场所。桑植县梭子丘村以非遗为主题打造白族风情老街,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活力,实现整村脱贫。四是拓宽销售渠道,开辟非遗扶贫新路径。举办湖南非遗购物节暨网红直播带货大赛活动,依托淘宝、拼多多、京东开设湖南非遗馆,共上线非遗店铺624家,上线非遗产品5380种,实现已摘帽贫困县100%全覆盖,带动非遗产品销售成交额超6000万元。组织扶贫项目参加跨地、跨省、跨国交流,提升推广销售能力。湘西七绣坊通过参与国际交流认识了爱马仕的华裔设计师,与其合作提高品牌知名度,拿到了60万的高级定制订单。湖南选送6家工坊参加济南百花洲非遗扶贫产品推介,销售额占到展会总数的24.5%,名列第二。 (责任编辑:张家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