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吃喝玩乐一整天攻略
上海是一个充满了活力的城市,这里被称为魔都,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文化,美食这一快就令人大为惊叹,还有诸多高楼大厦,下面给大家分享上海吃喝玩乐一整天攻略。
作为一名学者,在上海也呆了一段时间,期间有很多感悟,感觉这种国家化的大都市给人一种底层的神秘感。
在清晨,阳光还是静谧柔和的时候,它也有普通城市的淡雅的一面,澳门路街角的环卫工人倚在小推车的把手上吃着肉包子闲聊,老爷爷的自行车筐里装着刚买回的新鲜蔬菜。
这时的地铁还没成为塞满上班族的沙丁鱼罐头,早起的人们步履依旧匆匆。
田字坊是极具风格的上海老弄堂,古老的石库门保留完好,创意店和咖啡馆遍布,小店的装饰摆设大多走复古文艺风。一切小而窄,商品挤挤攘攘地摆放在木架上,人群挤挤攘攘地行走在弄堂里。
当然,如今的田子坊已经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弄堂了,它被改造成了一个商业化的观光地。据说,真正去过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别处去,会看得懂更多东西。因为上海的弄堂是整个上海最真实和开放的空间,人们在这里实实在在地生活着,就是上海的美女,也是家常打扮,不在意把家里正穿着的塌跟拖鞋穿出来取信。
上海这么大,但哪儿人都多。或许是我孤陋寡闻,但当我第一次在南京路上看到zara、H&M场面混乱得像清仓大卖场,星巴克、Haagen-Dazs人满为患如同老爸茶店,还是被眼前的情景震惊得目瞪口呆。各种网红店门口永远有人在排队,好在秩序井然,即使在没有栅栏的地方,也会排成一条直线。有人说,上海是一个尊重游戏规则的城市,办事只需跑腿不用卖笑,买东西只要好好排队就一定会轮到你,面试的HR在乎的是工作能力而不看人情……做好了自己,你会活的很自在。
走在路上,我会留意路两旁的树木,一直觉得这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使人漫步在不同的城市时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法租界内,有太多适合散步的马路,街道旁伫立着安静的法国梧桐,让人忍不住联想起张爱玲的小说为它赋予的浪漫意味,散发着历史感的老建筑,在每一个黄昏与清晨,上演着一帧旧时代的文艺默片。
陈丹燕在《上海的风花雪月》中将淮海中路描写的十分有趣,于是那天晚上我怀满了兴趣来到了这里,没有作家犀利的眼光,亲自走过一遍后没找着她所说的那种体验。不过这条路本就是一条商业街,走着走着我们倒发觉这布局和海口的解放西路神似。
小吃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杏花楼的青团、光明邨的鲜肉月饼、城隍庙的南翔小笼包、红宝石的鲜奶小方……一些人们口口相传的美食是上海的老字号,各凭本事在今天各路菜系荟萃的魔都久立不倒,色味具佳而且价格美丽。出门在外总能给味蕾带去很多惊喜,像是青团、鲜肉月饼,包括学校食堂里的甜粽,我都是来到上海后才听说并尝试过。
小时候看童话书,对杨红樱笔下的藕饼印象深刻“这可是做起来十分麻烦的一道菜,要把鲜肉馅一点一点地夹进两片藕里,蘸了生粉和鸡蛋清,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也是同一天,在淮海路一家本帮菜餐厅里吃到,新鲜不已,又像是忽然了却一桩存了很久的心事。
市区的夜景如梦如幻,总是带给我不真实感。很长一段时间,我走在灯火通明的街头会被它的流光溢彩迷得移不开眼。
人们乐意站在高处用俯瞰的方式欣赏整座城市,我曾在环球金融中心大厦118层和金茂大厦88层观光厅驻足,看东方明珠在脚下不停变换颜色,道路和车流的灯火交错成光网,相比之下头顶的星空反而清冷。近处有一小片和星空一样黯淡的地方,依稀可见一排排整齐房屋矮小的轮廓,像煎蛋表面的黑色焦斑一样惹眼。
在这之后我才知道那是传说中的棚户区――那里的居民身处寸土寸金的市中心,比邻着无数摩天大楼,每天的生活却离不开倒马桶……人间百态,寻常却也不寻常。后来我找到了一个很贴切的词语来形容它,雅痞并存。这也是我心目中对上海最真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