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旅游攻略
国内景点 2022-10-31 20:19www.16816886.cn张家界旅游
鞍山(别称:钢都、玉都)是辽宁省辖地级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东部、北部与辽阳县为邻,东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市毗连,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县、辽中县交界。[1]截止2020年末鞍山总面积9255平方公里,鞍山下辖55个乡镇、40个街道办事处、830个行政村、348个社区居委会。[2]2021年5月,鞍山上榜中国地级市百强品牌城市榜单。[3]2021年5月,《2021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发布,鞍山划分2021年城市分级三线城市。
鞍山市是随着钢铁生产的发展诞生的一个新兴工业城市,于1937年12月1日置市。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在解放战争期间,鞍山市曾先后隶属于安东(今丹东)省政府、辽南一专署、辽宁省政府管辖;东北全境解放后,1949年直辖于东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划归中央直辖,1954年6月19日改由辽宁省管辖至今。
文化
概况
2012年末,鞍山市有艺术馆、文化馆9个,博物馆2个,公共图书馆9个,图书总藏量241.9万册。全年共组织220场大型文化广场演出。荣获国家级和省级金银奖作品40部(个)。全年出版报纸4种;出版期刊11种。
方言
鞍山话属于东北官话—沈吉片—通溪小片,虽然从大体上来看都是东北话,但实际上鞍山话听起来不论是声调还是词汇都挺有特点,跟东北话有着较大的差别。
饮食
鞍山的饮食文化底蕴丰厚,南北佳肴汇聚此地,川、粤、辽、鲁等菜系都得以弘扬,比较有特色的要数牛庄馅饼,起源于清末,为北方佳肴,具有选料考究、皮薄馅大、外焦里嫩、油而不腻的特点,另外还有近几年风靡鞍山的云友米线、吸取了云南过桥米线和川菜的优点,并按照鞍山当地人的口味进行了改良。
宗教
鞍山现共有五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佛教
佛教于南北朝时的北魏传入辽东,鞍山随即有了佛教徒的踪迹。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佛教徒长期栖居于深山岩洞或简陋的居室中。如千山大安寺的中峰岩洞和通明峰西峭壁上的古庵遗址等,就是佛教徒最初栖居修行的地方。到了唐初,千山出现了禅室、殿堂等小型禅修殿宇和石室。后来,便逐渐形成了龙泉、祖越、香岩、大安五大寺院。在唐代,千山就初步成为东北地区佛教的聚集地。这时,海城、岫岩也都建有佛寺,如海城的三学寺,岫岩的效圣寺、妙峰寺,都为唐代所建。到了辽金时期,千山寺院相当兴盛,各寺均有扩大,在东北地区的影响也相当广泛。因此,千山寺院的名声就更大了。金国崇尚佛教文化,因此,对千山佛教也就更为重视。到了明代,不仅又建了一些新的寺院,如双峰寺、皈源寺等,同时对原有的龙泉、祖越、中会、香岩、大安几大寺院都有较大规模的扩建。比如明隆庆五年(1571年),龙泉寺即建正殿五间、前后殿各三间、藏经阁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塔院三间等。那时的规模比现在还要大。这时的千山已成为东北无与伦比的佛教圣地。到了清代,千山僧人定为九粮僧,由朝廷发粮给各寺院。尤其在康熙、乾隆、道光几朝又进行了修葺,千山各寺院都相当可观。截止到清末的几百年间,千山也产生了一些在东北乃至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名僧,主要有雪庵、宗赟、普庵、惠涌、深文、函可、现住、少明、常和等人。
道教
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察,道教传入鞍山地区,当是在清初。康熙六年(1667年),沈阳太清宫道长郭守真派其弟子刘太琳、王太祥到千山传道,他们开始栖身于祖越寺罗汉洞,也就是今天无量观的罗汉洞。后来他们经过各方面资助艰苦创业,建成无量观,成为千山道教祖庭,也称为老观。从此,千山有了道教,并逐步发展起来。后来在康熙三十四年又建成了南泉庵,于乾隆三年建成颇具规模的五龙宫,于嘉庆十年建成太和宫。此后一批宫观和道庵都建立起来。到清道光年间,千山已是东北道教的聚集地。在历史上道教曾出现过许多教派,如净明派、神霄派、正一派、全真派等等。鞍山地区,特别是最早出现的千山道教,属于全真龙门派,其教主是元代教士邱处机。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鞍山地区在志书上有记载并且居有僧人和道士的寺院和道庙共有241座,在辽宁省列居首位。其中海城县境内有101座,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有104座,台安县境内有8座,千山有28座。至于众多村屯中,所建有的土地庙、山神庙等各种小庙,则无以计数。在上面所说的241座的寺院和道庙,多数是以所处地理位置、供奉对象、建庙者愿望而命名。如中会寺,因居于千山中部而名之;香严寺,因依香岩而建故名之;关帝庙,因崇敬关羽而命名;财神庙,因供奉财神而命名。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于元代初期首先传入鞍山沙河一带,后来在那里建立了清真寺。清初传入海城和岫岩,乾隆廿一年传入台安。在清代,海城城里、牛庄、腾鳌,在台安的西佛、达牛、富家,在岫岩城里,都建了清真寺。当时岫岩城里西南街所建的清真寺规模最大,院内共有房舍21间,正厅5间,其余16间在东、南、西三面,是教民们礼拜和休息的场所。
天主教
鞍山地区的天主教是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神甫传入海城牛庄,并建立天主教堂,规模宏阔,极具观瞻。以后又在海城城内建立天主教堂。台安和岫岩境内也分别建有两三处天主教堂。
基督教
基督教最早于光绪元年(1875年)由英国基督教牧师约翰携家眷自山东烟台经营口到海城传教。约翰在中国的名字为马钦民,他到海城不久,先后在海城城里以及牛庄、腾鳌、接管堡建立基督教堂,教徒共有几百人。马牧师极为慈善,被教徒称为“善人”,是“寻中国圣贤之道”,他在传教的同时,还将中国的《大学》、《孟子》、《礼记》、《尚书》译成英文。民国十年海城成立基督教会,教会设立初级小学四处,高级小学两处,男女学生三百余人。光绪年间,台安县城以及西佛和富家也建有基督教堂。光绪廿四年,岫岩设立基督教会,后来在城西大十字街建基督教堂一座,楼房六间,能容纳数百人。
民俗
鞍山地区因为地处交通方便的辽南,与外界联系广泛,所以在历史上民间文化就比较发达,鞍山地区的民间文化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相当活跃,构成了鞍山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有评书、大鼓、二人转、高跷、落子、皮影戏、秧歌、龙舞、狮舞、年画、剪纸、书法等。
评书,于明末清初首先流行于北京、天津两地,在清代传至河北、辽宁、黑龙江诸地。那时在鞍山地区的海城、台安、岫岩的城乡,都活跃有说书人。在城里主要是在茶馆茶社讲评书,在农村每当夏季挂锄时节,人们成群地坐在柳荫树下,听讲评书。大体上在讲《三国演义》、《精忠岳传》、《七侠五义》、《水浒传》、《济公传》等,一讲就是几天,深受群众欢迎。
大鼓,鞍山地区流行的是“东北大鼓”,旧时称“奉天大鼓”,后来叫辽宁大鼓,这种艺术在城乡也相当流行。大鼓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奉调”、“东城调”、“西城调”、“南城调”、“北城调”等多种流派。鞍山地区流行的是南城调,就是用辽南口音在唱曲调,演唱大鼓的人,手拿一对小鼓锤,打着架起的小皮鼓,还有三弦伴奏,曲调悠扬,百姓们非常爱听。
二人转,也叫“蹦蹦”。流行于清中期,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以吉林市为重点的东路,以黑山县为重点的西路,以当时的海城县为重点的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的北路。鞍山地区的海城、岫岩自然是南路二人转,尤其是海城演唱二人转的人很多,有不少乡镇村屯都有演唱者。历史上的二人转,只是一旦一丑二人表演,边扭边唱,以唱为主。民国年间,在鞍山市铁西以及岫岩、海城城里都有二人转小剧场。那时的二人转既通俗又文雅,没有脏话淫辞,可谓雅俗共赏。
高跷,在鞍山地区,尤其在海城城乡,广为流行。那时的一个乡镇多数都有两三个高跷队伍,高跷队里,有旦角和丑角,一个队里旦角和丑角有二十多人,高跷跳起来,由锣鼓唢呐伴奏十分热闹。从正月初二开始,高跷队就走村串户,进行表演,一直演到正月末还未停止。当时在海城农村有句流行的话叫“跳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有些村镇还表演龙灯舞、狮子舞等。年画和剪纸,历史上岫岩就比较发达,有很多年画和剪纸民间艺人。书法,其历史更为久远。古代的私塾和后来学堂,学生刚一入学就学书法,凡是念书人都会写毛笔字,每至春节,都是村里读书人为各家各户书写春联。在历史上书法的实际用途很广,不像而今主要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
鞍山主要景点
千山 千山又名千朵莲花山,位于鞍山市东南18公里处,面积44平方公里,是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远在隋唐时期,千山就有寺庙建筑,清代中期,道教传入千山,相继建成了“五宫”、“八观”、“五大禅林”、“十二茅庵”等38处不同风格的庙宇和大量的碑、塔、亭、阁。千山有景点300余处,按自然地形分为北部、中部、西部和南部4个景区。在千山北部绣莲台景区内,一尊天然形成的巨型弥勒大佛威严正坐山巅。大佛身高70米、肩宽50米、头高10米,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是千山一大奇观。
汤岗子温泉 汤岗子温泉是中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位于鞍山市区西南部15公里处,面积为65万平方米。温泉泉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温度达72℃,并含有钾、镁、氡、钠等30余种微量元素。用温泉水和热矿泥配合按摩、针灸、蜡疗及光电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外伤后遗症都有明显疗效。曾经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居住过的“龙宫温泉”和东北军阀张作霖修建的“龙泉别墅”均保存完好,使该温泉成为康复和旅游的胜地。
二一九公园 二一九公园位于市中心东部,建于1950年,为纪念1948年2月19日鞍山解放日而命名。公园总面积78公顷,有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培育区、安静休息区、动物观赏区、水上活动区和东山游乐园、玉佛山风景区。
玉佛苑 玉佛苑位于鞍山市二一九公园东侧、东山风景区脚下,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玉佛苑主体建筑高33米,宽66米,纵深58米,红墙碧瓦。2001年,又在西南角和西北角分别增建仿清建筑钟楼和鼓楼,更显其气势恢宏。殿内有重达260.76吨的“玉石王”雕刻成的玉佛,正面为高5.23米的释迦牟尼佛,背面为高2.66米的渡海观音,堪称世界玉佛之最。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海城市东约45公里处,总面积38.3平方公里,分为8个景区、200多个景点,有大小山峰450座。该森林公园以奇峰怪石、森林茂密而著称。园内的仙人洞是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仙人洞曾为古人类生活遗址,曾出土过猛犸象、披毛犀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洞内藏有“飞龙饮泉”景观,这种集自然、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岩溶洞穴景观堪称东北一绝。
药山风景区 药山风景区是药山系千山余脉,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部韭菜沟乡、三家子镇、石庙子镇的交界处,距县城60公里,因盛产药材而得名。药山为清代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与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并列齐名。药山山势高峻,由东北向西南起伏绵延10余公里,有大小奇峰40多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石花顶海拔889.7米。分为古城顶景区、清华观景区、梨花坞景区、石花顶景区和古战场景区等五大景区。现正在分步开发建设,已部分对外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