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四大板块融合发展 全域旅游喜结硕果

国内景点 2022-10-31 14:07www.16816886.cn张家界旅游

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源远流长的孙子文化,穿城而过的母亲河,“不屈不挠、艰苦奋斗、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老渤海精神,“家国天下”的企业家精神……这就是山东滨州,一座丰饶而迷人的城市。

滨州,因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州”而得名,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是兵圣孙武故里、吕剧起源之地,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滨州正以前所未有的谋略,以人民需求为中心,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以精品创作为重心,不断提升艺术创作水平;以保护传承为重心,不断赓续文化根脉;以特色文化为重心,不断推动产业提能升级;以繁荣监管为重点,不断营造最优营商软环境,引领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以“智者智城·志在滨州”城市品牌为引领,聚力打造黄河、孙子、红色、工业、临海五大文旅品牌,持续推动精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1+5”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渐趋成型。

据统计,2021年上半年,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922.49万人次,同比增长138.04%,近两年平均增长36.45%;实现旅游总收入84.36亿元,同比增长230.28%,近两年平均增长76.36%;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4.57亿元,同比增长17.8%。

吕剧《连心锁》

摒弃“大水漫灌” 以“精准滴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乡镇文化站、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以及戏曲进乡村、农村电影放映等文化产品供给的加大,滨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得到较高提升,较好满足了农民的精神文化及休闲娱乐需要。

目前,滨州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健全完善,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20个,博物馆18个,剧场6个,90个乡镇(街道)全部建有综合文化站,均达到二级站以上标准,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但在调研中发现,许多地区仍呈现供给总量充足、供给质量不高的基本特征,在“大水漫灌”式的供给思路下,部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太符合农民的“口味”,面临着“水土不服”问题。

对此,滨州摒弃“大水漫灌”式的服务理念,以“精准滴灌”思维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沾化区文化馆被确定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单位,市文化馆列入省数字文化馆平台建设试点单位。积极承办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现场会和全省数字文化馆建设经验交流会,推广滨州经验。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唱响吕剧工程”系列活动——“建党百年 吕剧进百校”、百场文化活动进基层、红色题材优秀戏剧作品展演、群众合唱展演等百余场。在全市打造“周末戏相逢”“走近黄河”文化艺术季、非遗曲艺书场、“欢乐滨州迎春文化荟”“悦滨图”“博博荟”等活动品牌,2020年全省“群众文体生活满意度”提高4个位次,位列全省第9位。

阳信鼓子秧歌

滨州在价值多元化、社会网络化时代,切实满足群众的文化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已超越了看报纸、看电视等基本文化需要,正在向集娱乐休闲、知识学习、技能习得的复合型文化服务转变。

文艺创作“步步为营” 在全国舞台递交“滨州名片”

掌声阵阵,戏曲悠扬,剧场内不时传来观众的叫好声。这是滨州原创吕剧《连心锁》正在博兴县第三小学童心剧场上演,此剧上演以来,社会反响强烈,赢得了专家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吕剧《连心锁》于2020年9月首次演出,先后在滨州、济南、青海等地成功演出十多场,入选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剧目。

滨州是国家级非遗吕剧、渔鼓戏,省级非遗扽腔的发源地,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7个,其中市京剧团、市吕剧团均建团70余年。

滨州市“唱响吕剧”工程系列活动

近年来,滨州的艺术精品获国家级奖项51项、省级奖项160余项,吕剧《兰桂飘香》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获大奖;渔鼓小戏《老邪上任》摘得全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群星奖”。小戏《出征》获省十二届艺术节群众艺术优秀作品奖,沾化渔鼓小戏《老邪上任》、市吕剧演艺公司吕剧小戏《海棠依旧》连续获国家艺术基金扶持。今年5月,《闹婚》《特殊征婚》两部作品在省十二届艺术节全省小型戏剧新创作优秀剧目评比展演获奖。滨州的小戏创作走在了全省前列,在2021年度全省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滨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介绍了小戏创作经验。

市歌舞团的儿童剧《九色鹿》和市吕剧团的多部传统剧目,在保利院线全国巡演40余场,市场反响良好。今年新创作的两部儿童剧《神兽换童年》《小虎滨滨历险记》即将搬上舞台。吕剧、渔鼓戏、京剧等剧种借助国家艺术基金和省青创项目,走出了一条“院线+市场”的路子,在全国舞台展示“滨州形象”。

赓续文化“根脉” 让人们记住“乡愁”

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游客漫步在魏集古村落街道,不同于商业化“泛滥”的历史街区,这里仍葆有浓郁的市井烟火气息,历史文化、商业文化、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铭刻着鲜明的时代印记。

魏集古村落是一处仿明清时期古建筑风格的4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主要有风味小吃街、手工作坊街、民俗主题街、酒吧文化街、缘定街五大街巷。古色古香的街道、斑驳的老墙、雕花的老窗、明清时期的民居……犹如一位千岁老人在一一述说着“乡愁”,这只是滨州赓续文化根脉的一个缩影。

滨州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明清以来的大规模移民使外来文化与土著文化碰撞、交融,孕育出独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滨州鼓励非遗传承人创办、领办企业,推动剪纸、泥塑、草柳编、老粗布等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滨州剪纸”的非遗传承人从“手工作坊”到“文化企业”,实现了非遗传承的产业化创新发展。博兴县大力发展草柳编、老粗布等手工艺特色加工,草柳编工艺品企业达到36家、网点126个、线上线下商铺1200余家,年交易额8.7亿元,带动了滨州、淄博、东营等100多个村的近12万人就业;老粗布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门店220户,在全国设立连锁经营点500余处,年交易额6.3亿元,辐射带动就业5万余人。

推动特色民俗产业发展。阳信县水落坡镇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就有收集古旧家具、古玩和艺术品的传统,目前已实现由“收全国、卖全国”到“收全球、卖全世界”的转变,有规模较大的民俗文化企业8家、古典家具专业村37个、民间博物馆5处、古玩交易市场6个、古玩收藏店2000余家,从业者3万余人,年交易额达60亿元,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正在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滨州非遗布老虎

叫响“忆乡愁,看滨州”乡村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集群化发展。无棣海丰、博兴吕艺入选首批省精品文旅小镇名单,14个村庄入选首批省景区化村庄名单,4家企业获评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滨城区西纸坊村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滨州先后获评“中国最佳乡村旅游示范城市”“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目前,滨州有魏氏庄园、丁公遗址等国家级文保单位5处、省级文保单位49处,拥有胡集书会、滨州剪纸等国家级非遗10项、省级非遗50项。惠民胡集(曲艺)、阳信洋湖(鼓子秧歌)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获批全省非遗曲艺书场建设试点市,群星剧场成为省级非遗曲艺书场。阳信县流动文化馆开创非遗保护传承新模式、滨州通过开展传习课堂等促进非遗传播两项工作连续被评为省非遗保护十大亮点工作。

下透政策“及时雨” 不断推动文旅产业“提能升级”

前不久,滨州成功举办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大力开展区域融合、产业融合、多文化融合,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楼

为积极融入国家战略、讲好“黄河故事”,滨州在深入研判自身区位特点、文旅优势基础上,制定《滨州市黄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抓好流域生态环境提升。突出规划引领作用,印发《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滨州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时配套制定《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滨州市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工作要点》等支持文件,构建起从“规划图”到“施工图”的一揽子政策体系,为推进黄河战略实施提供了遵循依据。目前,正在积极编制《滨州市黄河沿岸概念性总体规划》《黄河沿岸南海湿地文化旅游规划》《临海文化旅游规划》等专项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

打造黄河生态旅游品牌。利用黄河穿城而过的资源禀赋,完善沿黄空间功能布局和配套基础设施,以城、林、田、湖、村为生态肌理,以南海湿地为核心区,完成黄河大道景观提升等黄河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蒲湖文化创意产业园、黄河文化小镇、沿黄生态廊道、黄河滩区生态治理等重点项目,对贝壳堤岛、黄河岛、麻大湖等项目进行优化提升,全力打造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区。特别是新地标建筑黄河楼完成展陈并对外开放,以实景结合、楼景互动的形式,充分展示了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黄河文化、黄河遗产等滨州黄河元素。在黄河流域景区发展论坛暨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上,与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黄河流域景区发展滨州宣言》,签约文旅项目13个,签约金额85.9亿元。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

打造孙子文化旅游品牌。设立滨州市孙子文化研究中心,推出孙子文化主题研学旅游线路,加快建设孙子文化产业园;精心筹备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滨州)孙子文化论坛暨孙子文化大会,目前相关活动已陆续开展。

打造高端制造业工业旅游品牌。依托高端铝业、智慧纺织等万亿级“十强”产业集群,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打造工业旅游线路,引导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魏桥国科、京博集团、愉悦纺织等企业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要素,成功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4个,培育规上文化企业72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家。

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深挖红色资源,创作吕剧《烈烈渤海红》《马耀南》《连心锁》等大型优秀剧目,对渤海革命老区机关旧址、杨柳雪怀周祠、毛岸英大商旧居、吴洪英烈士殉难地遗址等红色场馆进行了改造提升。

打造临海文化旅游品牌。突出黄、蓝、白、金、红“五色”特点,整合黄河、滨海、盐田、贝壳、红毯等特色资源,以黄河岛、贝壳堤、海港渔村等为核心,开发海洋牧场、黄河故道、渤海盐湖等海洋旅游,加快建设临海文化旅游度假区。

无棣贝壳堤

滨州擘画文旅融合新蓝图,全力做活黄河文化、渤海文化、孙子文化,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打卡地及国际旅游目的地。滨州正在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践全体之行、尽全部之力,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并举,以游客体验需求为导向,坚持一流规划、一流建设、一流运维,提升景区核心竞争力和游客满意度,以高品质旅游服务供给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掀开滨州全域旅游发展新篇章。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6816886.cn 湖南旅游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旅游攻略|旅游景点|湖南旅游|张家界旅游|凤凰旅游|湘西旅游|长沙旅游|旅游费用|衡山旅游|衡阳旅游|岳阳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