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阅江楼有什么好玩的 阅江楼在哪儿
我是一个喜欢赖床的人,尤其是冬季的时候,恨不得一直躺着不要起来,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总是早早的醒来,之后再也睡不着了,可能是因为工作又或许是因为生活上的琐事,当又一次在早晨醒来的时候,我决定出去走一走,体验不一样的阅江楼带来的不一样的景致。
夫子庙
在冬日的早晨六点一刻起床登上阅江楼。
秦淮河夫子庙景区很安静,晨光熹微,街道刚刚冲洗过,“双龙戏珠”红墙照壁上的金龙在朝霞下栩栩欲飞,中年大叔端着相机神情专注,一条小狗从身旁悠然走过,得月台下两个游人顶风前行,夫子庙、晚晴楼大门紧闭,穿蓝色工服的环卫工人默默扫地……我在这空气清新安静祥和的街道驻足逗留不舍离去。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我爱这个古色古香的南京,更爱这个幽静的清晨。
阅江楼
坐上公交去阅江楼,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只记得在一个红绿灯路口停留时看见路中心孙中山先生的雕像,此时不到八点。
在等候的时间里我想,这个城市真的是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基础在的,有一种无论是政治还是信仰的情怀在提醒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到阅江楼所在的狮子山下,问了路人才沿着古城墙往西北走去,中途有块石碑写着“城之角”,这里是南京城墙最西北角,东经118°44’19”,北纬32°05’47”。十米余高的城墙威严耸立,墙壁上的藤蔓已干枯,来年春季又会转绿,墙下草坪里种有许多树,也许是海棠正结着花骨朵,为这一片冷色调景观带来别样点缀。
走了许久才到景区大门,或许游客实在太少,售票员都不在岗位而在别的屋子里聊天。买好票进去,远远地便看见一尊金色的雕像,应是朱元璋牵着自己的战马,高高地伫立着远眺守望。
阅江楼的历史
600多年前,明朝开国皇帝即明太祖朱元璋还未称帝时,在狮子山上以红、黄旗为号,指挥数万伏兵击败劲敌陈友谅40万人马的强势进攻,从而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础。阅江楼虽于1374年开建,但却在2001年建成。
何谓“一江奔海万千里,两记呼楼六百年”?
朱元璋在狮子山建阁楼并亲自命名“阅江楼”,且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然而,阁楼地基打好、楼记写成之后,明太祖突然决定停建阅江楼,并在《又阅江楼记》中说了两条理由,一是上天托梦,二是有更迫切重要的大事须完成。
至于究竟为何突然停建,今天的我们无从得知,而阅江楼却因此一停六百余年。两篇有名的《阅江楼记》留传至今,一是元末明初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是朱元璋亲自撰写。今天的阅江楼建于2001年,现代的钢筋混泥土结构代替了传统木结构,虽失了一丝古韵,却还原了一段历史。
观景亭
景区面积很大,选了一条路朝阅江楼走上去,清幽的山里不时听见虫鸣鸟叫,我放开身心享受着这惬意舒适。一步一步拾阶而上,经过了始建于清代的狮岭古炮台,一门铸造于道光二十五年的“振武将军炮”在此静观过往行人。一群老人将鸟笼挂在树上,自己或锻炼或与人闲聊或下棋,虽人多却一点也不嘈杂吵闹,而我一个外来游客的出现多少有些格格不入。
“登楼阅世抚今追昔,望江怀古鉴往知来”。
在孙中山观江亭下短暂停留,而今江岸退远,高楼建筑和山上的树木遮挡了视线,已没有很好的长江视野。
名诗古句
看到全国之最的汉白玉碑刻《阅江楼记》,工整的书法利落的雕刻,南北两面分别刻着朱元璋和宋濂所写楼记,想起《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
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初唐诗人王勃的一篇序文和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百世。
湖南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更有北宋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淡然的心境追求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
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浓浓乡愁和诗仙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让我们记住了湖北武汉的这一天下名楼。
阅江楼虽因《阅江楼记》入选《古文观止》而闻名古今,且南京人也对此名楼熟稔于心,但仍有许多青年对此毫无所知。不曾去过其他阁楼,不知盛景如何,但阅江楼的历史也不应被遗忘和忽略。
走过汉白玉碑刻亭,沿着明史金陵碑廊走了很久很久,这里记录了整个明代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内容异常丰富,图文并茂,记载了明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俗等全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了解明代了解南京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