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掉的老时光 推荐重庆最美的古镇
最美:磁器口
山城古典生活的缩影
● 地理位置:位于沙坪坝区嘉陵江畔,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繁华主城区仅3公里。
● 重要档案:始建于宋代,面积1.18平方公里,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
● 最美理由:重庆将保护与商业开发结合得最为完美的典范,汇聚了巴渝民居、巴渝美食、巴渝曲艺、巴渝生活风情的“小重庆”,重庆江州古城的缩影和象征。
沐浴了千年的时光和尘埃,嘉陵江畔的磁器口就像重庆人的心灵标签一样,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始终都深深烙印在重庆人的心里。从某种程度上讲,有着“小重庆”之称的磁器口,其实是山城古典生活的一个缩影。它裹挟着历史而来,曾经以繁华码头的身份,承载着千尺布匹万斤粮油从水上抵达……现在,当昔日的货船不再泊岸于此,走过深深浅浅的滩头,一浪一浪击打在人们心上的是江水,更是整座城市浓浓的乡愁。
回望磁器口的前世今生
磁器口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接童家桥,北靠石井坡。曾经的磁器口是非常繁华的水陆码头,码头上常年万商云集。如今的磁器口,街道两边仍然商铺云集,人们置身其中拥挤穿梭,恍惚仍然当年码头的繁荣景象一直持续至今。
磁器口并不大,一共有12条街巷,全都由青石板铺成。那一条条平平仄仄的青石板路,蜿蜒在的每一处大街小巷,被岁月和人流打磨得光滑无比。在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时候的建筑,石板路与沿街民居相依和谐,房屋结构多为竹木结构,穿斗夹壁或穿半木板墙。沿街铺面多为一进三间,长进深户型,铺面后房一般为四合院,为商贾大户居所。雕梁画栋,窗花户棂图案精美,做工精巧。上,青瓦灰墙、木格花窗的建筑随处可见,大红的灯笼也挂满了石板路的两旁。灰白墙、枣红柱、翘角楼、麻布幌子、小青瓦……古香古色的格调可以使你重温到明清时代老重庆的风貌。
吊脚楼和“九宫十八庙”的故事
沿着青石板路行至江边,便可看见低低矮矮的吊脚楼蜿蜒在山间,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正因为磁器口一江两溪三山四岸的地理条件,造就了吊脚楼的独特景观。都说建筑是城市最好的外衣和标签,四合院代表了
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的故事,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一直以来,磁器口的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清明风筝、端午龙舟、七月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等活动,一年到头从不间断。在老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初一十五庙门开,烧香拜佛请进来。”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宝轮寺。宝轮寺建于唐朝,那时候的宝轮寺很大,从大雄宝殿开始,到马鞍山,一直到童家桥,全都属于宝轮寺的寺地范围。鼎盛时期的宝轮寺,有僧侣300余人,香火旺盛,气势恢宏。
除了宝轮寺,宝善宫是磁器口上的百年道观,作为九宫之一,宫内小巷逼仄,曲径通幽,庭院四合。在清代和民初,道教及民间许多神教信仰者在此活动。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政府废旧学办新学,磁器镇就在宝善宫设立小学。在经历一系列变迁之后,今天的宝善宫,已经成为了古玩陶瓷艺术馆。
永远弥漫的茶香和饭香
磁器口永远弥漫着茶香,大大小小的茶馆俯拾即是。四合院里,吊脚楼上,背街里隐秘的角落,滚水烫开茶叶的沁人香气与混在这茶香中的谈笑一并传来,一个入鼻,一个入耳,交相缭绕,勾起人们心底对逍遥的许多向往。
磁器口也是一座讲究吃文化的,人们所熟知的磁器口三宝:毛血旺,椒盐花生,软烩千张。毛血旺嫩而爽口,杂碎油而不腻,白豌豆耙和化渣,汤香辣烫嘴,味道鲜美,一碗下肚,通体大汗,暖人身心。
来到磁器口,踏完青石板路铺成的街道,看遍吊脚楼和四合院,在宝轮寺再烧上一炷虔诚的香。你要么去吊脚楼上欣赏国画家们画笔下的磁器口,或者在大街小巷中寻找当年名人们留下的足迹。兴致来的时候,找一家茶馆,听听当地人的“龙门阵”,老人们在旁边下着象棋,江边上的码头上摆渡人在雾气中迎来送往。如此的情怀,好似身在仙境中。但楼下传来的阵阵辣香又将你瞬间拉回现实,这样的味道,在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境中是品尝不到的,这里只能是重庆,也仅仅只能是重庆。(文 梅琼宇 图 徐剑)
中山
繁盛一时的“小京城”
● 最美提名:中山
● 重要档案:历史悠久,可考历史857年,明朝设有清溪县;清朝康熙33年设行政办事机构——笋里十二都;光绪年间经几次建制调整后为现在的中山镇。
● 提名理由:有着“小京城”美誉的中山,曾是繁华的水码头,现今依然有全西南地区保存最好的明清商业街,内建筑古朴,民风淳朴,周边风景秀美,更是在200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中山始建于唐朝,始名为龙洞场,是县治所在地,繁盛非常,有着“小京城”的美誉。到了光绪年间,经过几次调整,龙洞场最终改名为中山。历史上,这里是繁华的水码头,更是川黔地区的商品集散地。
中山位于江津南部笋溪河畔,沿着马路石阶往下,迎面而来的就是建于明朝的迎恩门。从迎恩门延伸而出的,就是长700米的古街。古街是中山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商业老街。现今古街上的100多家商铺,便是中山曾经商贾云集、客似云来的最好见证。
700米长的古街,整条街都用青石铺设,街面3至5米宽,建筑物为穿逗式木结构或穿逗式和台梁式混合结构,中间为骑廊式过街亭建筑,建筑群巧妙地利用三合场依山傍水的地形,灵活而经济地做成高低错落的台状地基,依靠合岸树木桩采用吊角楼式建筑,建筑高度为1—3层,墙体用木桩、木板、竹夹,屋顶全用青瓦铺盖,整条老街雨不湿鞋、日不能晒。而这个“古”字,贯穿了整个中山,它是端庄质朴的民居古庄园、古堡、古寺庙、古桥、古墩等古建筑的集中地,其中古庄园共计有9处。最有名的是建于清朝末年的枣子坪庄园,距古街仅几百米。枣子坪庄园占地4000平米,精巧别致,配有花厅天井、鱼缸、花台和戏楼。紧挨着枣子坪庄园的是龙塘庄园,庄园四周为葱绿的林荫,每日早晚成千上万的白鹤、白鹭飞舞林中,一年四季与人为友。古朴的石桥是上的又一景观,虽经800余年风霜,但仍然完好如初。
每到元宵节,中山热闹非凡,闹花灯一直是当地的传统,花灯下的木偶戏,也是的特色之一。红如胭脂的花灯,味美如珍馐的元宵,以及动听无比的木偶戏,让中山每年的元宵节,都充满着这座小镇独有的鲜活。(文 梅琼宇 图 贺宝胜)
走马
聆听最奇妙的民间故事
● 最美提名:走马
● 地理位置:位于九龙坡区
● 重要档案:走马历史可追溯至汉代,明代中叶开始鼎盛。2007年“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遗产同时进入重庆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中唯一一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
● 提名理由:这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曲艺之乡,可以听到上万个世代相传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不计其数的民间文化作品、故事也被创作出来,世代相传。如今,走马尚存的古驿道遗址、古街区、铁匠铺、老茶馆、明清建筑古戏楼和孙家大院,慈云寺遗址等。2008年走马被国务院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 走马自古盛行说故事,喝茶,看川剧的习俗,文学气息尤为浓烈,街上随时能看见的老茶馆里围坐在一起,喝茶讲故事。1990年,走马镇被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民间文学之乡”;
2007年“走马镇民间故事”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项遗产同时进入重庆市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其中唯一一项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游玩,可以遇见最具巴渝特色的民俗。二、五、八是走马镇的赶场天。每逢赶场人来人往、肩挑马驮的场镇熙熙攘攘。新年的走马老街,龙灯、花船、连萧、龙狮轮番上演。灯笼点亮的新年夜,戏楼茶园座无虚席、人头攒动。这里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中国的格林兄弟”的魏显德、魏显发老人讲述走马民间故事,当地人习惯称为“讲圣谕”,教人行善不要作恶,堪称走马人百年流传的家训;民间文艺活动川剧、评书、打花鼓、打合叶、杂技等好戏连台;小孩子提着烘笼满街追闹,烟花绚烂、爆竹声声,还有香气诱人的担担面、醪糟水、荷包蛋、桂花炒米糖,让人乐享新年不夜天。(文 孙平 图 帕米尔)
石堤镇
边陲上最寂静的风情
● 最美提名:石堤
● 地理位置:重庆市秀山县东北部,距县城68公里。酉水河与梅江河在此交汇。
● 重要档案: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古人称之为“蜀东要塞”。在历史上,这一带都是土家族、苗族和汉族杂居的地区,民族之间的交流十分频繁。元二十九年(1292年),石堤曾经发生过当地少数民族因不堪统治阶级压迫,从而奋起反抗的“九溪十八洞苗民大起义”。
● 提名理由:寂静的边陲小城,最美丽的山水,探寻重庆慢时光的最佳去处。
一条梅江河把石堤分隔成新旧两个场,老场上的建筑,无论是青瓦灰墙的砖柱房,还是翘脚飞檐的吊脚木楼,大都借着山势,错落有致地向上排列。老场的规模并不大,一条窄窄的街上,各色店铺一字排开,颇为热闹。各种临时摊位,挤在街边。走过江家大院,街面开始变陡。老场的尽头,是卷洞门。用当地特有的石灰石修砌的卷洞门,高不过三米,门洞只有一米多宽。卷洞门是下码头进城的必由之路,据考证建于宋末元初。顺着险峻的石梯,来到下码头。曾经喧嚣繁华的下码头,如今安静的对着一湾青山碧水。远处耸立的峡谷,像一扇坚固的大门,牢牢拱卫着石堤。梅江河溢出这个峡谷,即与发源于黔鄂山地,千流百转到此的酉水河交汇。
也许是得缘于上天的恩赐,被两条江水环绕的石堤盛产各种鱼类。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石堤豆腐鱼,鱼取自江中的翘鱼(也称翘壳),加以豆腐烹制,味道鲜美无比。(文图 魏东)
涞滩
活着的千年文物
● 最美提名:涞滩
● 地理位置:位于合川区东北28公里龙市镇
● 重要档案:涞滩历史悠久,晚唐时期二佛寺已经矗立在此,宋时就已初成场镇规模,清代修筑的瓮城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军事防御性堡垒建筑。
● 提名理由: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之一,首批“中国最美的村镇”。
“上涞滩”就是今人所称的涞滩。做为典型的山寨式场镇,占地面积0.25平方公里的涞滩三面为悬崖峭壁,唯有西面临近平坝,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做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涞滩最值得称道的则是瓮城。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的涞滩瓮城,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军事防御性堡垒建筑。里顺城街是最主要的街道,凹凸不平的青石板道由西向东顺着地势自然铺陈。临街的建筑大多是穿斗式木结构青瓦房,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顺城街的尽头,是的南门,也叫小寨门。小寨门旁是建于清代的文昌宫。而在涞滩另一处非去不可的佳景就是二佛寺。
二佛寺历史悠久,在晚唐时期就已存在,占地近万平方米的二佛寺分上下两殿。上殿矗立于鹫峰山顶,绛红色的院墙气势凝重。下殿则依山就势,建于鹫峰山腰的崖壁岩穴里。当年的建造者巧妙地凭借山体的走势凿塑了一尊高12.5米的释迦摩尼佛像,佛像的上下左右分别雕刻了大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的菩萨、罗汉、僧众群像。全殿上下有龛窟40多个,大小不等的造像1700多尊,大部分为宋代刻竣。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站在鹫峰山顶,俯瞰天际线下浩渺的渠河水。这条从秦巴山区通往四川盆地腹地的黄金水道,从川陕交界的米仓山南麓一路奔涌而下,因其宽广的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推动着时代的潮流滚滚向东。(文 魏东 图 罗大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