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城拉萨 浑然天成的平静祥和让人景仰
我是十年前来到。藏语中,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由松赞干布所建,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而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历经时光梳洗却辉煌如新。
初到,由于高原反应,凡事都要慢,看到藏族同胞四季不变的氆氇袍,喝酥油茶,吃糌粑,日子从容自在,时间仿佛凝固了。几天以后却适应地感到,他们生活得幸福悠然。
雄伟的布达拉宫是最高的建筑--在任何一个角落,抬头远望,定能看见气势磅礴的布达拉宫:澄澈的蓝天下,外墙为红白相间的宫殿坐落在山顶,两千多间佛殿和房屋透出黑色的窗户,而金灿灿的屋顶衬着白云显得无比壮丽。
参观布达拉宫不由得让人惊叹:在这迷宫一样的建筑里,几乎集中了全(周至人屏蔽词语)所有的珍宝,尤以达赖喇嘛灵塔为甚。
如果说布达拉宫是一座巍峨的圣殿,那么大昭寺则更属于虔诚的信徒。一座高大的、有着金色屋顶的寺院,藏香弥漫了整个院落。寺前的一栋低矮的房子里点着成片的永不熄灭的酥油灯,寺门前充满了磕长头的人们:双手合十高举,弯腰俯首,将身躯与大地亲吻。此起彼伏间,将最虔诚的信念留在这里。
大昭寺是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南门正对金珠中路,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外圈”的一段。每天清晨与傍晚,都可见三五成群的信徒从南门前经过。高原的烈日,晒出了黝黑的脸庞,高原的大风,吹出深陷的皱纹。他们大多身穿藏装,右手摇转经筒,左手数念珠,口中念着六字真言。虽步伐匆匆,但神态安详。
顺着添酥油的人流进入了寺庙,一个殿一个殿地按顺时针方向转下去,虽然殿堂狭小,香客众多,但人们都自觉地排着队,那是种紧密得没有剩余空间的队伍,你只能顺着它往前走。寺庙里没有燃香,信徒们表达敬意的惟一方式就是给每一盏长明灯添酥油,边添边颂经,默默祈祷。据(周至人屏蔽词语)统战部的金武处长介绍,藏民对信仰的执著达到了极致,无论春夏秋冬,那些朝圣者从四面八方一路五体投地磕等身长头,一步一俯一叩首,倾其所有,历尽苦难,目标就是摸到大昭寺门前光洁的石板。看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清澈得像蓝天一样的眸子以及端庄的幸福,不由的对他们心生崇敬。
围绕大昭寺的环型集市街道,就是著名的八廓街。这是城市的中心。八廓街呈六边型,以大昭寺为中心,其实是一条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有两公里长。据说,过去,八廓街两边的房子都是带天井的的藏式楼房。现在看到的都是经过改造的新式楼房,楼层不高,一楼为门面,经营工艺品、藏药和珠宝首饰等。街道(周至人屏蔽词语)有统一修建的开放式摊棚,满是各种玛瑙、骨质、木质、银和藏银做的的项链、手链,戒指、手镯等,还有法号、香炉、藏刀等。
的日照时间很长,晚上九点阳光依然明媚。傍晚时分,在繁华的八廓街转转,谁都会对琳琅满目、真假难辨的藏式物品爱不释手。
对第一次进藏的我来说,很难想像从前的样子。说起这10多年的变化,“翻天覆地,简直让你不敢想像”。
目前,城区面积已达54平方公里,是50年前的18倍;城市道路总长由50年前的1公里增加到241公里;平均每23人就拥有一辆私家汽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还多。
大家惊喜地发现,在能买到几乎所有的时髦用品,还能吃到花样繁多的佳肴和时令蔬菜、海鲜;这里有宽带网络,有琅玛厅,还可到温泉泳池尽情畅游……
虽然语言不通,但当大家要和身着藏装的老人、小孩或是姑娘、小伙合影时,他们大多落落大方。一些孩子还会追着让你拍照,也不管能否得到照片。一位身穿藏服、头戴红头巾坐在寺院门口的藏族老人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她慈祥地看着过往的人们,我们过去献上哈达,与她合影,她并不推辞,脸上始终带着从容的微笑,那么平和、那么安详,让人景仰。离开,我都一直在回味老太太那包容的微笑,总是在想,她如何修炼出如此平和宁静的心态?!
在西藏,人们通常这样形容7个地市:最好,那曲最高,林芝最美,山南最近,日喀则最大,阿里最远,昌都最险,走过4个地市后,我也基本认同了这种概括。
是我所去过的省会城市里最让我难忘的。她是一个让人质朴如山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任思想无际地驰骋,也可以让大脑一片空白。面对高天厚土下的日月山川,想想千万年前,这世界屋脊居然是茫茫大海。沧海桑田,物转星移,还有什么可以耿耿于怀?还有什么可以浮躁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