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古崖居 探寻神秘矮人族穴居地
矮人族穴居地?探秘神秘古崖居
在中国,矮人族的传说似乎很少,但延庆古崖居的发现,却让考古界曾一度认为,这一个个人工开凿的低矮洞穴,曾经就生活着一个古老的矮人部落。
探秘神秘古崖居
居位于延庆西北山区峡谷中,共有117个洞穴,样式也很丰富——有单间,有里外套间,甚至还有上下相通的复式结构,洞内凿有石灯台、石灶台、石坑,布局合理;排烟道、气孔、户枢、门框痕迹历历在目。原本遮挡在前面的山体不知在哪年哪月坍塌了,露出了这些石屋。它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人洞窟聚落遗址之一。其开凿年代和用途至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古崖居内房间的高度在1.7米到1.8米之间,存留火炕的长度大部份在1.6米左右,所以有学者就推断生活在古崖居的居民很有可能是矮人族,而且他们还是一个游走民族,不仅在中国,还在土耳其等国留下了足迹。不过,光凭房屋的高度就断定是矮人的说法并不确切。“非洲部落房子的门特别小,只有1米4,但是非洲人的身高并不矮,如单纯地按照建筑居住的舒适、使用角度考虑,这种构造也不合理,”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认为,我们在还原古崖居历史面貌时,单从一个标准去考虑是不够的。回顾建筑史,古代人对空间构造考虑得并不多,只要不顶到头就行了,并不一定要营造出合适的居住空间尺度比例。由此,以空间构造尺度为衡量标准,并不一定客观。
围绕着迷一样的古崖居,众多考古学家都在不停地追寻着签案。在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与这些石屋相关的记载。石屋里几乎什么也没留下,墙壁上只有凿痕,没有文字或图画;屋子里空荡荡的,门窗也都成了一个个空洞。考古人员就像是面对着一座空城,一切与原来主人相关的证据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关于古崖居开凿年代,有认为是元,或魏,或唐辽。其目的与用途,系草寇山寨、戍边驻军、应避战乱、还是少数民族聚居,难以确定。据一些专家考证,似应为唐、宋间奚族聚居岩寨……
“奚人说”是目前主流的看法,游区的宣传都以此说为据。距今1000多年以前,唐末五代时期在曾在这里生活的游牧民族,西奚人在这里建立了他们的山寨。在北山一带,不止古崖居有这样的石屋,这样的石屋在别的山岭间至少还有七八处。不过,它们的规模都要小,有的几间,有的几十间。室内同样也没有遗留的物证。如此大面积的分布,意味着古崖居的建造者人数众多,在规模上足以构成一个部族的定居点。文献中对于奚人确实有过记载:奚族曾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后来因背叛了契丹,集体迁往现在的延庆北山一带,曾在山中居住,但没人知道确切的位置。可是奚族以游猎为生,理应对帐篷更熟悉,他们能造出这样完整的方形石屋吗?有专家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奚族的居住模式有过相当大的改变,很可能把汉族的房屋形式,加以创造性的发挥,这样在山地上凿成了像屋子一样的东西。而我认为,虽然奚族是以账篷为屋,但为了逃避统治者的追逐,洞穴居成为了他们无奈的选择,因为有山体的掩盖,才不容易被发觉,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古崖居的房间都是坐东向西,因为只有居住在山的背阴处,才更容易藏匿。
那么,既然他们曾住在这片山崖上,曾在石屋里烧火做饭,在下面的马厩喂饱牲畜,到“官堂子”举行祭祀……可是,既然周密规划、投入心血打造了一个家,这些人为什么又抛下它,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说这里是奚族人的家,那么,历史文献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线索:奚人在“北山”生活了大约30年,之后被契丹发现,强行遣返东北故乡。如今,奚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古崖居。时光荏苒,一天表层山体坍塌,露出了山崖石屋这一奇观。
古崖居依然是一个迷题,而正是这样的迷团,吸引着众多探访者的目光。有空的时候,你不妨也来这里看看,走进洞穴中去抚摸一下岁月的感慨,你更可以游荡在人迹罕至的山林乡间,去寻找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