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教堂值得参观
北京是明清两朝的首都,也是近代历史和西方接触比较早的城市,至今保留了大量的各种精致的教堂建筑物,深受中西方文化结合思维的影响,北京的教堂建筑物风格非常独特,是旅游参观的绝佳选择。
1、西什库教堂
北堂原址在中南海湖畔蚕池口。1703年开堂。1887年因中南海扩建,将其拆除,后来清政府拨银四十五万两,于西安门内西什库易地而建;
1900年整修时加高一层,成为今日所见之庄严秀丽的北堂,北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它的四个高高的尖塔,三个尖拱券入口及主跨正中圆形的玫瑰花窗,塑造出端庄而绮丽的立面,在青松翠柏环绕之中越发显得洁白挺拔。
堂前左右两侧各有一中式四角攒尖黄色琉璃瓦顶的亭子,亭内是乾隆亲笔题写的石碑,一西一中、一高一矮,巧妙搭配,令人叫绝。
主入口两侧的圣者雕像是北京各教堂中绝无仅有的,1985年,教堂修缮一新,更加光彩夺目,成为北京最绚丽的教堂。
地址:西城区西什库大街33号
2、王府井教堂
王府井大街上的东堂,始建于1655年,原是顺治皇帝赐给两位外国神父的宅院,二人在空地上建了一座小教堂,由于地震和战乱,曾多次被毁。
1904年重建,1980年经修复后重新开堂,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东堂的正立面朝西,其建筑形式为罗马式,粗壮的壁柱,一高两低的穹隆形圆顶,奠定了它浑厚的风格。
2000年配合王府井大街扩建工程,政府拨款1.3亿元将内外整修一新,拆除院墙,扩建堂前广场,加喷泉地灯,改建圣若瑟纪念亭。值得一提的是,原有院门因在道路红线内而不得不向里挪了2米。
但其建筑风格和色彩与教堂配合得如此丝丝入扣,使不少老北京都以为它是原来的老院门,亭内雕像洁白,入夜灯光绚丽,东堂迎来了它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
地址:王府井大街74号
3、宣武门教堂
市内最古老的天主堂是南堂,一般人都叫它宣武门堂,初时利玛窦在此建了一座小教堂,1650年汤若望将其扩建为北京城内第一大教堂。
顺治皇帝曾二十四次,来此与汤若望促膝谈心,1775年南堂被毁于火灾,后清乾隆皇帝赐银万两重修,1900年再次被焚,1904年重修。
它有三层院子,中式的主入口内的第一进院里以圣母山为主,东院为教堂,西跨院是住房。
此外还有天文台、藏书楼等,教堂正立面朝南,为巴洛克式,室内则采用了罗马式的手法,三个雄伟而不失细腻的拱门将入口妆点得很有特点。
地址:西城区前门大街141号
4、东交民巷教堂
传教士在中国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东交民巷教堂,又名圣弥厄尔教堂、法国教堂。
东交民巷教堂是一座建于1901年的两层哥特式建筑,东交民巷天主堂以其正门上方精美的天使造像而闻名。
除了哥特式的教堂主体建筑之外,在圣堂北侧还有一幢西洋风格的二层小楼,是本堂神甫的居所,教堂东侧有十间砖砌平房,平面布局均用北京传统民居的格式,但门窗却施以拱券结构,堪为中西合璧之作。
相比于天主教在北京的四大教堂:南堂、北堂、东堂和西堂,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历史很短,规模很小,但东交民巷天主堂的建筑小巧精致,同时也是北京市区内少有的没有经过彻底毁坏和重建的天主教堂。
地址: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
5、西直门教堂
西直门天主堂又名圣母圣衣堂,俗称西堂,名列北京四大天主堂之一。
是北京四大天主堂中历史最短规模最小的一个,也是四大天主教堂中唯一一个不是由耶稣会士建立的教堂。
有一段时间,西直门天主堂被没收,曾经先后被用作过工厂的仓库,其间教堂三层高的钟楼也被拆除。
1994年,西堂重新开放,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2008—2009年重修了钟楼与庭院,恢复民国时期原貌。
地址: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130号
6、珠市口教堂
北京基督教会珠市口堂位于前门外大街,始建于晚清末年的1904年,也由美国卫理公会所建。
是北京南城惟一一座简易哥特式风格外貌的基督教堂,现为三层建筑,可容上千人做礼拜。
这座教堂的外观和内部装饰也很简朴,原本毫不起眼。
但在2000年拓宽修建两广路时,为不影响教堂,专门在其南北修建了延伸辅路,使珠市口教堂原地不动,成为广安大街上的一个小环岛,后又耗资百万元对教堂作了维护修缮,使它显得颇为醒目和独特了。
地址:前门大街1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