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食攻略2022 北京美食推荐大全
北京是一座数年年历史的古城,也是著名的古都,保留了最完整的皇宫建筑群,不远处还有著名的长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得这里新增加了诸多新的建筑物,成为全新的景点,这一切都给北京带来了无限的魅力,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北京数千年的美食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给大家分享北京的美食一览。
正阳门
北京——一座被世界文化遗产填满的城市,故宫、天坛、长城、宫廷园林……,只要走在老城区,随处可见之物,都是她的标志。
她还是一座世界级的一线城市,整个中国乃至世界的人才齐聚这里,甘愿忍受雾霾、缺水、拥堵等大城市病的困扰,却也渴望在这颗全国的心脏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因为这里的城市格局磅礴霸气,生活圈的多样性,也号称可以包容所有类型的人们。讨厌这里的理由可以列示出很多很多,但不顾一切留在这里的理由,听说也可以有千万种而无法拒绝。
小雷自高中开始,曾经因各种事由三度到帝都,而最近的一次也已是2014年了,其空气中的颗粒物对肺的摧残,交通瘫痪对时间的阻塞,和根本无法拿来煮着喝的自来水,一次又一次降低了小雷对她的预期。时隔4年,因工作原因再度来到这座中国的中心城市。
大珊栏
华丽与热闹——这两个在外国人眼里鲜明的中国写照词,我想是特别写给北京的~藏青、朱红、金黄、碧绿的精细线条,勾勒出了从颐和园到正阳门、从前门到故宫的宫廷气派;而锈迹斑斑,至今却仍然在用的菱形推拉式铁门,在地铁站里无奈的呻吟声、几经修缮的古门城墙,却遮不住旧砖断裂沧桑老相,让人们知道这座城市所经历的风霜、暴雨、曝晒,更胜过任何言语所能表达。
全聚德起源店
而在现代生活方式无孔不入的京城,大栅栏里人声鼎沸、祥和环绕的气氛,却给在南方诸地清冷净谧的环境下,生活多年的小雷一个大大的拥抱。同样是超级大都市,相比之下,这里可谓干、脏、乱、差,令初来乍到的人感觉一无是处。但她却可以只因一股人情暖意,便将漂泊在这里的天涯游子,尽揽入怀,这,也许才是她名震天下的真正缘由。
庆丰包子铺前门店
走进前门大街,亲眼目睹全聚德、庆丰等著名老字号的本尊,还不足以填满小雷心中对满足的期待,作为吃货,怎能不去深入虎穴,享得虎子呢~~
1、卤煮
卤煮
说起卤煮,这可是和江苏、山东都有点不解之缘呢
话说乾隆年间,皇帝出巡南方,路至扬州安澜园,下榻至陈元龙家邸休憩。在品尝陈家厨师张东官的极品淮扬菜之后,龙颜大悦,遂招其进宫以为御厨。
为搏龙宠,张东官以其敏锐的觉察力,洞悉乾隆爱厚味之喜好,结合自身厨艺之所长,脑筋一转,创出一菜。
它以五花肉作主,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蔻仁、肉桂等九味香料为仆为侍,又根据京城四季之气候差异,变幻香料配比精熬细煮,遂成“苏造汤”。
此汤肉香扑鼻,很快即飘出宫廷,闯入民间与吊炉火烧结为连理,不但原香未变,又增加主食饱腹,已不再以宫廷佳肴相称,改头换面成大众小食。
至民国,特别是饥荒连年、民不聊生之年月,北方移民悉涌入京,谋生求食,囤居外城,其中以鲁地山东人氏为最。
为填腹中之空缺,兼具高热量之肉类,和碳水化合物之火烧的苏造汤,无疑有暖身驱饥之特效,然顾苏造肉之贵,饥民身价之贱,实难解囊相购,故有精明之厨陈兆恩,易五花肉至猪头肉及猪下水,其中以小肠为最甚,大贬汤价,取名“卤煮小肠”,开店喜迎八方食客,流传至今。
其所烹制之卤煮,“肠肥不腻、肉烂不糟、火烧透而不粘、汤浓醇厚”,自此名播京地,人送雅号“小肠陈”。
从此,卤煮在北京的发扬光大如日中天,才使得小雷在百年之后的今天,还能得以品尝到如此美味。
对于小肠的热情不足,希望品尝各种材料荟萃之卤煮,遂至另一家名店——庆丰包子铺,欣赏包含鼻、肠、肺、肚等诸多猪头肉与猪下水的杂烩卤煮。
卤煮
说起其卖相,的确不太敢恭维的说,其上的蒜泥、红椒与香菜点缀尚可一观,却遮不住下面棕黑黄红的乱炖之相,配上像中药一样颜色的浓汤,外加几滴飘浮在汤水上的油花,实在有种绿叶牵强被黄土衬托的违和感。
然而嘴巴还没来得及吐槽其丑,便立即被鼻子的赞叹止住了!猪下水的腥膻味道并不强烈,与诸多香料之功用有关,反而有猪肉、面饼和香菜的独特香气袭来,引得味觉的探头张望。
猪下水
用筷夹起随意尝一口肚或肠或拱嘴肉,发现各部位的口感与味道均略有不同,保持着各自原本的特色——猪鼻细嫩、猪肠劲道、猪肚耐嚼……
不变的是,受过苏造汤洗礼后的独特芳香吃到肉,感觉略咸,便急忙吃一口卤煮火烧,咸滋味遇到碳水化合物被吸收,舌头遇到绵软的面饼也会沉浸其中火烧随着咀嚼释放出糖,使味道咸甘均衡。
肉与面饼共同营造的又软又弹、又面又劲道的味觉世界令人着迷,加上香菜和蒜泥的提味,又不至于过度拘泥于肉汤的单调,真是让人吃了一口再来一口,且要变幻食材来吃,反复享受大同又各异的味道刺激,所带来的极大乐趣。
2、炒肝
炒肝
听到这名字,客官是否觉得,这是道重口味且食材单调的菜肴捏?谁知此菜的主角非但不是猪肝,做法却也未必是炒出来的~~
大宋时期,民间流行两样以猪内脏为料之肴,一名曰熬肝,一名曰炒肺,后历经数百年“磨合”,熬肝煮肺外加滚肠炖心,集多种猪内脏于一身的“白水杂碎”,一路跟随饮食文化的变迁应运而生,而它的命运,也跟随着京都的东迁至清代的北京,却因其制作简单味道平庸,未能改变其被食客逐渐抛弃的命运。民国时,主营“白水杂碎”的会仙居刘氏兄弟哥仨,正如热锅上的蚂蚁般搅尽脑汁,热议如何让这杂碎的味道改进一点,让这会仙居的生意红火一点之际,遇到了时任《北京新报》记者的杨曼青。此人迷醉于北京之风土人情,擅长抓老北京人之口味情调,在与刘氏三兄弟熟识后,便发扬北京人热情爱“管闲事”之美德,把这“白水杂碎”从用料到配料、从做法到名称的改进方法,一气呵出,毫无保留。于是乎,去掉心肺、启用黄酱、勾芡收浓、蒜香四溢的“炒肝”就此诞生了~~
菜肴一上桌,生蒜被酱香包裹的浓香扑鼻,被勾芡成半透明的汤汁中,猪肠与猪肝分层次且若隐若现,像琥珀色的化石,透出匠心之作的气质。
据说在炒肝刚刚被发明时,还推荐过吃法——沿碗沿周围抿,并配小包子共食~小雷未沿边抿,因如度了层琉璃般的猪肝之诱人,但配上了薄皮大馅的小包子。
猪肝
炒肝吃入口,才发现其中的蒜香不仅有生的刺激,还有熟的绵长——炒肝的制作过程,先以香料与黄酱、蒜泥等共熬成熟蒜酱,在最终勾芡之前,则以熟蒜酱与生蒜泥均入锅熬煮,让收汁后的一碗炒肝中,单单蒜香就包含着复合层次,融入猪肝与猪肠的味道,配上小包子中和咸味,增添肉味,愣是把地道的民间小吃,吃出了优雅圆舞曲的感觉~粘粘的汤汁回味悠长,顺滑易吞,可当作羹类般喝下去,让食材未进,味道先行,以蒜酱香通透整个食道,为接下来的肝和肠铺路。吃了第一口炒肝,就味蕾就开启了根本停下来的节奏,一勺接一勺,直到碗已经见底仍意犹未尽……
3、豌豆黄儿
豌豆黄
历史上,因皇亲国戚品尝后赞不绝口而闻名的佳肴数不胜数,对于曾胜任六朝古都的北京城犹甚~即使背负丧权辱国骂名、垂帘听政的慈禧之喜爱的菜肴糕点,依然会成为民间小吃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豌豆黄儿就是其中之一啦~
传说清朝时期春末夏初之际的下午,炎热难耐的慈禧闲卧北海静心斋,以享凉快。脑中国事家事例行兜转,乏味无聊,渐生困顿之时,忽闻外街铜锣大宣,吆喝震天,顿心生好奇。对京城文化了如指掌的当值太监,自信回禀是卖豌豆黄儿和芸豆卷的,都乃民间流行之甜品,尤其是那豌豆黄儿,止渴解毒,和中下气,消炎去暑,还除脂减肥,大可一试!慈禧听闻大喜,传令速召其进园面见。来人见慈禧,欣喜且惶恐,速以双手捧芸豆卷与豌豆黄儿,下跪请老佛爷赏光。
豌豆黄儿
慈禧见这豌豆黄儿呈方块状,小巧玲珑,色泽暗黄且表面发亮,闻之豆香清甜,遂夹起一块放入口中,顿觉甜而不腻,滑爽不涩,豆味充口,糙而不硬,念其为民间小吃,用料欠佳,且不做计较,若用全国最好的细豌豆精心磨制,改良制作,必成清宫糕点上品!自此,此豌豆黄儿老板不仅完成了屌丝逆袭,进入清宫成为御厨,还将自己制作的豌豆黄儿发扬光大,一举两得!改良后的豌豆黄儿,以细豌豆或白豌豆为材制成,口感细嫩,在光照下呈半透明,犹如黄色上乘玉石,尽显高端雅致~~
小雷在前门吃到的豌豆黄儿,可就是宫廷中用到的细豌豆所制哟~尽管口感上讲仍然略有涩感,但温和的豌豆甜香在口中爆发的感觉,仍然令人印象深刻,真是来北京必尝的甜品top1~
4、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
北京菜享誉世界的有哪一道?想必没有人会否认北京烤鸭的地位,便脱口而出!无论在山东的家乡,还是在江南诸省,它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然而——真正北京3A级鸭肉是如何的口味?面饼、京葱、黄瓜、白糖、蘸酱与别处有何不同?终于有机会品尝一下的小雷,自然不能错过!
如今的北京,在称霸全国的全聚德带领之下,全部使用由叉烧烤鸭发展而来的挂炉制法,以果木炙烤全球最优质的北京鸭,其所散发出的香气,完全压制住更早跟随明成祖自南京迁都北京,以便宜坊为代表的焖炉烤鸭,将其逼至粤地为数不多的餐厅中奄奄一息。
挂炉烤鸭分鸭皮与鸭肉,鸭皮配白糖食用,不用面饼,牙齿轻轻一咬,早已酥脆无比的皮立即破裂,内含的鸭油喷涌而出,让白糖去腻之后,又甜又香的滋润就这样顺着牙齿到舌头,再甜美到咽喉了,好像一道餐前糕点,迎接接下来的饕餮之味~
鸭肉
烤鸭的食用方法恐怕地球人都知道^_^鸭性属寒,吃多了不必担心上火,由蘸酱、黄瓜和葱白,让鸭肉由葱香去膻、酱香增味、黄瓜则给已有的果香搭配蔬菜清香。
所有这些内容被包在白面饼中,使得入口时的口感层次,由外部的绵软到里面的生脆,味道层次由面饼的厚实单一到酱的刺激、鸭肉的鲜美和辅料的锦上添花,像是在感受一个由味道讲述的渐入佳境的故事,从一开始的单调到突然间的精彩纷呈,再到最后的无限回味、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再续下一个故事,生怕中断……北京烤鸭已不再仅仅是一道佳肴,全然已是一件艺术品,品尝它是一种美的享受。
5、京酱肉丝
京酱肉丝
以类似食用方法的传统北京菜,还有声名卓著的京酱肉丝,据说也是由一名东北的“北漂”,于上世纪30年代在烤鸭基础上创制,在用肉丝酱爆过后,以豆腐皮代替面饼,照猫画虎的仿照烤鸭吃法,竟也慢慢独具一格,成为北京菜中之代表。
肉丝酱爆的厨技发展到今天,已达到咸甜适中,酱香四溢,软嫩适口的炉火纯青之地步,配豆皮的豆香,和其他两种配料共食,味道除了继承烤鸭真传外,更以猪肉与豆腐在口中所奏出的相得益彰的奏鸣曲,告诉食客其实卷着吃的除了烤鸭,还有别的精彩。
踏上回程的路,第四次离开北京之时,却有了要再来一次的冲动~无论北京多么饱受各种大城市病的困扰,骨子里蕴含着的无法磨灭的深厚文化积淀,却能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变得无处不在,就像这里的美食,每一道菜都有一个故事,品在舌尖上,每个人品出的又不是同一个味道,如此北京,又怎能不再多来几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