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陕西翠华山游记攻略
十月十四日,与朱晓云老师、张涛、袁智瀛、张征、姜建文、王航洲一行七人同游翠华山。一路骑车,自由自在,玩得痛快亦有颇深感触,尊朱老师之嘱略作小记。
雾
昔日读王维《终南山》,每每惊叹于“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两句用工之妙,然而也时时为不能身临其境而遗憾。此前爬过的山不少,春夏秋冬爬过,阴晴风雨中爬过,只是从未感受到这种境界,故在心中一直想着王维笔下的翠华山,想着那种独具特色的雾岚。
秋日的清晨时常弥漫着淡淡的雾霭,为高远的澄蓝透澈的天空穿上一件纱衣。我们七人骑着脚踏车,把迎向我们的雾层层的推到我们的前面。
雾真的越积越多。当我们到达山脚下的太乙镇时,它在我们前面形成了无穿的屏障,实在已到了雾失楼台的境地。可那种柔柔波动的身姿又不象拒我们于门外,而是更为美丽的传说和早已闻名遐迩的湖光山色增添了让我们招架不住的诱惑。此时此刻我才彻悟:雾忽远忽近,忽浓忽淡忽轻忽重,它是给人们炫耀自己飘忽不定的舞姿。难怪有些修辞大师张口开阖便云:“往事如云烟”呢!
当我们来到翠华山腹地(天湖和石海)时,翠华姑娘收起了她那白色的帘子,满山的鹅黄和所有的残峰断壁便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确实说,在当时,我却未能反应上来王维的那妙句来,我只顾全心地享受这清爽的秋的气息,逃遁到远方的云雾怎能勾走我的思绪呢?
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说起来,翠华山也算不上高山,却因为它形如刀切,怪石嶙峋,实在无法登上峰顶。只是当年翠华姑娘天生丽质勤劳聪慧,但她毕竟不象大家闺秀卓文君明智,她的意中人也没有司马相如之魄力,在逃避逼婚走头无路的情况下跳崖身亡,化仙而去。由此看来,翠华山不仅有仙,而且还有值得人们怀念的仙。
然而,翠华山的无穷魅力远不至于有仙而得灵秀,它磅礴的气势,壮美的景色,非亲自攀登不能尽述其美。
说来道去,翠华山也只不过是一个“奇”字赢人。
未到十八盘之前,你得溯水而上。两岸高山对峙,河谷狭窄如缝,延绵而出的山象礼兵一样夹道欢迎游客。即使你从未来过,也是不会迷路的。
整个十八盘,则全是石径。或徐徐而上,或石阶叠垒。太乙峪口风景颇佳,奇峰耸峙,崖壁峭立,山青水秀,林茂石明。东岭之上,挂着一个瀑布,它飞泻直下,水势宏大,只不知水由何来。站在潭边举头仰望,总觉得人间风景是自天上而出。
站在天池边,你会慑服于这大自然的美。湖南,山形徐缓,树木葱茏,而东西两侧还有山崩形成的石海,著名的冰洞就在这石海之中,鬼门关、奈何桥和卧虎石等景观也为整个石海添彩增光不少。
游过这儿的人大概都不会为无法登上峰顶而遗憾吧。当我惦起脚尖俯视脚下的深谷,或仰起脖子贪看立体的风景时,那雄浑沉默的群山是最让我折服的,我的心也被它们的深沉所强烈地震撼。
水
山与水也许是最忠实的伴侣了。这里的山水更是相得益彰,名不虚传。
不管溪流、瀑布还是天池,那种美确实美得有点不近真实了,不论它们的位置,还是气势都处处给人以惊讶。
溪流宛转盘旋,渠道狭窄,两岸似乎相合。如果只闻潺潺流水而不去拨开花草仔细瞧瞧,你真的不会明白水里怎会开山花。
瀑布是条宽大的飘带,嵌于巉岩绝壁之上,春去秋来,连结天上人间。
“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当年山崩时形成的天湖,水色碧蓝,波平如镜,秀美异常。在湖边留连忘返,只是始终未知其源。
这儿的山是应该明白,人们所欣赏所称道的哪里只是山,还有与它相依相伴共昭其美的水。
夕阳下的柿树
下山的时候,夕阳已经摇摇欲坠。
秋日的夕阳总会向大地投来深情的一瞥,看看这凸凹的地球的轮廓。象一位临危的老人对自己人生的酸甜苦辣的回味,对每一枝节的回顾。想紧紧抓住生的气息,却又不得已默然离去。然而,就在这不得已之中,夕阳蕴含着无尽的热情。
在夕阳中,最引我注意的,是那满山遍野的柿树。
这一棵棵柿树,就是对秋天荒凉的抵抗。它们在微风中逍遥地活动着深碧的叶子,在夕阳下,那一个个果实更加红里透亮,惹人注目。
照说,翠华山的树木不少,可在我即将离去的时候能再次的欣赏到如此美的景致。一时兴奋、沉醉向我齐袭,我不禁伸手摘下几个透红透红的柿子来。也许,这是我不得已的爱法。
汪国真曾鼓励我们到远方去,他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然而,游过翠华山,才知道翠华山之美不仅在于有优美的传说,而且也在于它湖光山色的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