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旅游的名利选择
汶川地震 在映秀镇的河畔,冯学英把100平方米的家改造成了“三和客栈”,3层小楼4间卧室,平日1间用作自住,其余3间用作客房。她告诉记者,平时只有一个客房用的上,而且多是钟点房。 一个作业本样的账本,简单地记录着客栈收入的汇总数据,去年8月份开始营业到今年5月,总共收入大概7000多元。至于确切的利润额,冯学英并不清楚,不计算房屋设备折旧,不计算人工水电,所有的经营成本都与自己的生活开支混在一起,也没有多少积蓄。 三和客栈临街面水,坐在阳台上,可以看见石青色的河水,也能听见水击河床碎石溅出水花的声音。这里的地理位置算是当地客栈中较好的。冯学英希望有更多游客来映秀玩,住她家,甚至盘算到了旅游旺季,把所有房间就全部租出去,自己睡厨房。 为了吸引游客,她为每个房间配了毯子和电暖气,当客人需要上网时,她就会把自己的拿出来,但是从来不提加收服务费。每天起来就是打扫房间,客人进房间以后还要再打扫一遍,服务十分细致。 震出来的旅游金矿 汶川一震成名,现在全世界都知道有个汶川。四川省旅游局认为,“汶川地震留给世界一个国际品牌”。他们计划在映秀建立汶川地震纪念馆及震中纪念碑,保护好映秀中学地震断面等景区。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世界罕有的地震遗址公园的庞大体系,打造震撼世界的地震纪念旅游产品,使其成为世界上著名科普教育、警示后人、缅怀罹难者的地震遗址旅游地。 汶川灾后的旅游业出现了井喷式发展:2011年,接待游客400万人次,同比增长181.1%,较震前的2007年增长5.1倍;旅游收入16 亿元,同比增长158.9%,较2007年增长7.2倍。 “井喷的原因是2008年5·12特大震发生以后,很多人都想看看震中是个什么样子。” 曾经在旅游部门工作多年,现任汶川县政府对外宣传办公室主任的谢旅霜说。 景区管理局的李淑澜被调到汶川县担任国家级景区管理局副局长。李淑澜介绍说,汶川乃阿坝州的南大门,进出阿坝的要道,现在去九寨旅游正好经过汶川,汶川知名度提高之后,顺利进入了旅游环线。另外,离汶川比较近成渝都市圈和援建省份广东也向这里输送了不少的游客。 但是,今天的汶川除了知名度之外,相关的旅游要素设施目前并不健全。已经习惯了汉族式生活的藏族和羌族不再擅长烹饪藏羌特色的菜品,而只能提供到处都可以吃到的江湖菜;缺少酒店,住宿主要以当地居民的客栈为主;交通也不太方便,景区之间均靠普通公交车连接,没有专门的旅游班车;所提供的商品特色也都是“大路货”,不足以吸引游客;娱乐设施不多,除了水墨的一场演出和几家酒吧,夜间几乎再没有娱乐项目,一到晚间景区就静悄悄的,没有活力。 因此,大多数的游客都只能是匆匆过客。“开车来这里的人,歇个脚填饱肚子就走了,根本不过夜;前往的游客更是如此,组客的旅行社只能把映秀当作赠品送给游客,在草草参观一下地震遗址后就匆匆离开,在当地不产生任何消费。”映秀当地一位导游告诉记者。 从景区到客栈的投资者们 为了改变旅游产业“旺丁不旺财”的局面,已经确定“用旅游统筹全县发展”的汶川政府,正在实施很多新的想法。 去年挂牌成立的汶川县国家级景区管理局,目前正着手注册“汶川文旅集团”以及下属子公司。该局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以后汶川县国有的旅游资产都将划归汶川文旅集团,由文旅集团投资和经营。” 除了成立国资旅游集团,汶川还打算广泛利用社会资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目前已经与重庆康德集团签订了旅游投资框架协议,在县内的水墨和三江两个景区投资30亿元。当地官员称“这个投资数额创汶川旅游产业投资之最”。 自主创业也成了汶川旅游的一股中坚力量。在重建后的映秀镇,很多居民正在对房屋进行“商住两用”改造。映秀镇镇长徐红军告诉记者,每个重建房屋都可以实现“上住下铺”,而且民房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邻里之间的铺面可打通,经营各种项目都非常方便。(责任编辑:张家界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