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古线吕田镇古田村自由行攻略
影古线是由驴友们自己拓展的一条徒步旅游线路,其中包含了从化良口镇影村到吕田镇古田村毫无章法和规律的徒步路线图,很多人表示难以想象在广州这样繁华的大都市还能找到这种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的存在,这里一路上风景秀丽,充满了激情和偶遇,还有各种美女在途中需要你的帮忙,机会就是这样获得的。
习惯于每隔一段时间,选择逃离,逃离烦嚣的都市,寻找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宁静,于是约三两知己,游历于青山绿水间,就成了一种最好的选择。
一早醒来,天朦胧,窗外下着细雨,心一下子也变灰了,约好今天外出徒步,天公怎不作美?去还是不去?心踌躇。但约好的,还是要去,于是,背上背包,出发。
果真,驴有驴的天性,约好的竟一个也没缺,只是脸有驴色。
坐着‘四哥’的车,很快到了从化吕田镇的古田村 --------此次徒步的源头。
下车时,雨却下的正大,老‘驴’们穿上专业的装备,一点也不显得困迫,但我等新‘驴’,心此刻变得更灰,真恨自己跟来。无奈,还是听着前面的哨子声,打着伞,跟着大部队一步高一步低地走。看着前面的人驮着厚厚的背包,弯着腰避雨前行,心里突然暗笑,驴友着实像是一头‘驴’,原来此词出于此。
一群‘驴’,沿着溪边,缓缓而行,溪边的路弯弯转转,高高低低,时而穿过林海,是而没入溪流。
溪水在细碎的小石中流淌,流水潺潺声不绝于耳。每过一处小桥就见水里一团团的石螺,一群群的小鱼。
人在林中转,水在脚下流,满眼的绿,满溪的清。偶尔还会惊起一只溪边花丛中不知名的飞鸟。美,一切原始、自然的美!
就这样穿行在绿水青山间,听着鸟语,闻着花香,心情竟好了起来,驴友间竟有了笑声,每到风景别致处,驴友就会欢呼。
雨时大时小,有时竟停了下来,于是高山披上半山的云带,飘飘渺渺,时隐时现。山边的柿树还挂着星疏的红果,衬着叶片微红的枫树,微风吹去,像少女飘起的裙,令人遐想。
此时,真羡慕满山飞转的小鸟,能长驻山中,享受如此的美景!
在山水兜转间,忽闻已快到溪头村。
是梦中的溪头村吗?我心狂喜,加快了步伐。
到了,到了,没变,还是一园园的梨树。树上梨花星松,显然还没到梨花盛开的时候。没变,村边还是流水清清的小溪,一切那么的熟悉!这就是梦中的溪头村吗?记得两年前夕阳斜照的时候,这里是如此的静溢。
也许,来的正是时候,村边的小路上停了很多小车,一条古朴的街道上游人三五成群。此时,正是中午的时候,同来的朋友示意就在村面的小饭馆吃饭,我说,还是走走看。
在小街上来回穿梭,竟没有拍一张照,心里只惦记着两年前夕阳斜照下的溪边的那间农家小屋,溪边梨园深处的小屋,你在哪里?还有人在那里歇一下,吃顿饭吗?
终究是变了,竟一时找不着,心觉无奈。来回兜转间,来到一间清静的饭馆,同来的朋友迫不及待的坐下,心须无奈,但还是依了他们。
刚坐下,上了茶,心还是不甘,跑到饭馆高处四处远望,终于,给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就是它!就是它!”,我呼喊着,不理会友的不解与老板难看的脸,执意离开刚坐下的饭馆,向梨园深处的小屋走去。无奈,轮到友依我了。
近了,淡红的墙壁,灰灰的泥瓦,不加一点修饰,自然、朴素的美依然,房檐下挂着的两盏灯笼依然随风飘动,曾经坐过的小木凳依然还在。小屋边的小溪水依然在流。
终于又坐下来了,像见到了老朋友,趁着菜上桌前,我拿着相机,在小屋四周兜转,寻回往日的记忆。
还记得,屋前的小溪吗?清的见底,小鱼在游动,小溪上用木板和青竹搭成的小桥,浮在水面;还记得,与你在夕阳下,小桥上,看细沙慢流,看溪边黄花间飞舞的蝴蝶;还记得,与你就坐在溪边的大石上,这么近,看远山夕阳西沉,听流水潺潺。这么近,这么近,夕阳美如画!
我努力追寻,但往日的小桥不见了,细砂碎石的小路没了,当年坐过的大石也不知到了哪里,由于路的扩阔小溪变的更小了,已没有当年的小沙滩,水也变浅了很多。
我蹲在溪边,望着曾经熟悉的地方,久不愿离去。
我终于明白,过去的不会重来。美皆于自然,成于偶遇,倘若用自己自认的美去改变另一种美,将会得不偿失,人为做作的东西多了,自然纯美的东西就会变少了。事物如此,人也如此,多掩藏修饰,就会少了一些纯真至美的东西。
小城散漫表达系列之“驿道闻”
火山
近日,听闻2017年从化将重点打造钱岗古驿道约14公里的示范段,说明现在的休闲人群越来越多,能量引导的区位也需要越来越丰富。
南粤古道定向大赛,云集各路徒步好手,钱岗古驿道作为省古驿道示范试点项目,也顺便提升了从化作为广州北部明珠的知名度。驿道存在,既是物资流通通道,更是人员信息交流的稳定通途;现在公路网发达,现代交通代替了这些驿道的功能。随着社会发展的便利,有更多的人群休闲出外郊游,走路依然是现代健身养生的最佳方式,大数据的趋势会显示哪项运动受欢迎的广度如何。
从化很早就有一批户外爱好者,出名的有四哥等人;户外实力人士有大飞哥、花王、大红鹰等等,其中大红鹰是从化的旅游达人,是最早参与发现“影古线”的人士之一,包括南平静修小镇的发掘,他们都有参与其中。早些时候,良口凤腾人士李清水,他和数个户外爱好者重新发现佛冈交界的某处“长山社”到温泉的徒步线路,有些路是他们亲自使用刀具重新发掘出来,这算不算是古驿道的支路之一呢?在微信,他们发出一些整理道路的图片,吾以为这是当今户外活动的新型小众探索的新开端;早些日子,深圳有位医生驴友,单独出行出了意外,还是说明小众团体会更加有点必要。全民推动式的大型活动或者是开了一个好头,更多的后续人员有人参与才是可持续的活动挖掘。
偶尔参与一些民间的交流活动,我们的文学群友也无意经过位于神岗那边的龟咀古渡;听一熟悉此地的文友介绍,这里曾是水上古驿道之一,现在我们临此地,的确看到一些依稀的痕迹。一位叫昌哥的国画创作者,已经根据经典记录及现场观摩,创作了一幅“龟咀古渡”,此画静谧风骨,犹如隔世,想不到从化曾有这些画面。一乡村油画创作者孟奇先生,也打算使用中国水墨画风格来作一批画作,其中有一个系列是专门针对“龟咀古渡”的;他的素描、素材样稿已经有一些,在他笔下龟咀古渡大约又会咋样呢。
这些实在的存在,还有大时代来临的各种趋势涌动,谁能够真切看到现在与未来的联结?政策围绕民生与基础建设,这种项目的路可能会走得长远;对于我们这些搞教育的人,就有更多本土的文化活动故事可讲,愿意成文的话,散文系列推陈出新会有更丰富的面貌展现。静静的小众记录,会深沉些的导引一些事情主动发生,不但会在大众潮中,保留一些浪花,也能在文化、内涵上赋予更多的心灵滋养与选择。
多年前,我们掀起了文学热,现在我们兴起了运动热,文学的边缘是来自于对运动的距离感。或者这些距离,就是我们美好的想象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