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为什么不能通航 黄河为什么不适合航行
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地,但是随着人口逐步增多,对于黄河中上游两岸的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导致河水不再清澈,成为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那么为何黄河无法通航呢?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我国第二长河。黄河呈“几”字形,其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80亿立方米。黄河流经我国9个省、自治区,其中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最后经山东的东营流入渤海。其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的巴颜喀拉山脉的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黄河从发源到内蒙古的河口镇为上游,从内蒙古的河口到河南的桃花峪为中游,从河南的桃花峪到山东东营入海口为下游。黄河水系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水量较少,为太平洋七大水系之一。
黄河无法通航的原因:
黄河是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多的河流,年携带泥沙量为16亿吨,黄河下游从桃花峪到入海口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较宽,大量泥沙沉积于黄河航道之上,逐渐形成了地上“悬河”,历史上因泥沙沉积,黄河多次泛滥改道,而黄河通航里程多集中在中游。
原因是黄河上段为卵石夹沙河床,河道较窄,流深度不高,导致不能通航;下段由于沿线人口稠密,用水多及渗漏等问题,即受季节性影响较强,甚至出现断流,加上河道游荡不定,河面较宽,主流摆动频繁,而枯水期水深约0.6~1.0m,航宽约100~200m,不具备通航条件;
黄河航道日益衰落,受冬季结冰时间较长,冰凌等影响,在中游通航里程累计仅1900余千米,不足干流河道总长的40%。有些河道虽然能通航,但是只限于一些小型渔船行舟,大中型船舶是无法通航的,这就是为什么黄河大部分河段不能通航的原因。
黄河曾经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通航里程达12000公里,由于黄河中上游的人口数量增加,大量植被遭到破坏,乱砍乱伐,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大量泥沙沉积,导致黄河下游成为了地上“悬河”,也阻塞了河床,不能通航。
有些人提议黄河携带泥沙量多为沙土,可不可以疏浚黄河河道,既能通航又能卖沙挣钱,这种方法可行吗?为什么?
俗话说“一碗黄河水,一半是泥沙”。黄河下游变的水流平缓,河面变宽,河水携带到大量泥沙也随之沉淀淤积,高达百分之二十左右。黄河每年携带泥沙量为16亿吨,也就是有3.2吨泥沙沉淀于黄河下游八百里的河床内。
而现在最火爆的行业,要数房地产了,建造高楼大厦,修路架桥,处处都需要沙石料,钢筋水泥,而现在国家大力支持“封山育林”,保护环境,沙子的来源大大减少,建筑上用的原材料成本越来越高 。
既然沙子价格如此之高,而黄河下游又被沙子淤积成了“地上悬河”。那么,为什么我们不清淤挖沙,加深河床深度,增加黄河通航里程呢,达到“一石三鸟”的效果。
其实多年来国家一直在用清淤船,清理黄河下游河道泥沙,但清理出来的泥沙,不是特别理想,而是黄土淤泥和沙粒的混合物,而且泥沙打捞出来,不能直接使用在建筑方面,需要复杂的过程来筛选淤泥和沙子的分离工作,过程负责,成本较高,投资太大,回收成本时间太长,而且筛选出来的黄河沙子太细,可能不太适合使用于建筑方面。
因此,虽然我们对黄河下游进行泥沙清淤,但是建筑用沙的问题难以解决,且对黄河河床不能挖的太深,怕影响原来黄河两岸大坝的坚固性,会给沿岸居民带来潜在“威胁”,也就达不到通航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