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国寻魂,梦回长沙,领奖之旅
长沙旅游 2022-10-28 21:41www.16816886.cn张家界旅游
三十年前出公差路过武汉,登上了刚刚建成的武汉电视塔,狂妄的我写了八句话的一首古风:有高不登非儿男,纵目方知天宇宽。南浦历历江岸树,北莽依依武钢烟。幽燕车鸣龟山脚,
三十年前出公差路过武汉,登上了刚刚建成的武汉电视塔,狂妄的我写了八句话的一首古风:有高不登非儿男,纵目方知天宇宽。南浦历历江岸树,北莽依依武钢烟。幽燕车鸣龟山脚,巴蜀船泊汉阳关。我若著得谢公屐,新诗题遍好河山。 三十年后,好河山没有走遍,新诗也没有题遍,可是,出乎意料的是,我有一首旅游小诗居然在“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中得了一等奖,不能不说,这只能是个意外。
2013年12月初,当我打开电子信箱,发现有个通知,要我去长沙领奖,奖金居然是3万元。我的脑袋顿时想到的是——电信诈骗!这是多大的的雨点砸到了我的头上啊?于是我马上关了信箱不再理它。
二十多天后,一个湖南口音的男人打来电话,说我得了一等奖最好能到场,问我能不能参加颁奖典礼,他们好安排食宿,食宿和来回的交通费用主办单位全负担。这一下,我真的有些晕了。于是想起来了,大约是一年前,我把三首小诗在网上发给了一家诗词大奖赛的组委会,过后,连发给谁都不记得了。于是我才知道,我得奖的事是真的了。于是我打开电脑一搜,果然,开奖发布会的新闻充斥各大网站,果然,一等奖有我的大名。还有那首获奖的小诗:《春游扬州瘦西湖》:画艇轻摇荡彩霞,也摇春梦到天涯。东风不耐西湖瘦,一夜吹肥两岸花。
据大会通知:2013年的12月27号是报到日,28号举行发奖大会和高峰论坛,29号散会。离开会还有三天了,我急忙订了27号去,30号返回的长沙机票,开始了我的急匆匆的梦回长沙之旅。
第一天:
12月27日,周五,晴。早晨8:20的飞机从长春龙嘉机场飞往长沙的黄花机场,11:45准时到达长沙,下午13:30到位于湖南宾馆的大会组委会签到,然后马不停蹄,直奔天心阁。
天心阁是长沙最古老的建筑,它始筑于西汉高祖五年。刘邦立汉,封重臣吴芮为长沙王,置长沙国始筑土城。由汉迄宋,随着社会发展,城池亦向南北两个方向扩展。至元代成形定局,但城垣形状仍较简陋。明初,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的口号,才垒址以石,使之“上下完固”。清顺治十一年,洪承畴拆明朝诸藩王府之藩城砖,尽数用以修筑城垣,使其增高加厚。此后又续修建,设有窝铺、更栅,增修城楼、炮台、垛口,为之一新。
咸丰二年,太平军进攻长沙在此激战,墙体遭到严重损坏。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为了发展贸易和交通,拆除了大多数城墙,修筑了环城马路。只是因为天心阁高耸于城头之上,为存古迹才保留了这么一段城墙和城门楼。
毫无疑问,天心阁是长沙仅存的古城标志。它位为长沙市中心东南角、城南路与天心路交会之处。我沿着现存的二百多米城墙走了一遍,只见最中间坐落于30多米高的墙垣之上的三层高阁,碧瓦飞檐,朱梁画栋,与附近的妙高峰相映生辉。
在天心阁城下,有一组群雕塑像引起了我的注意,看那些人物形象我知道,它所表现的是太平军攻打长沙的内容,多少有些意外。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雕塑一定是早些年的作品,因为,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极左思维。太平军,在那个年代曾被人为地贴上了社会进步的标签,但是稍有研究的人不难看出,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它完全走上了比清政府还落后的极权专制,没有进步可言。它的巨大的破坏性,何止一个天心阁啊?
倒是在天心阁公园的正门处的台阶下,我看到一个古朴的石牌坊,上面有两副对联感染了我,其一是:气吞胡羯;勇卫山河。其二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于生。原来,这道牌坊叫崇烈门,是1946年抗战胜利后,为纪念长沙三次抗日大会战中的死难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倡导捐建的。于是让我想起了长沙会战,多少湘江儿女血染沙场,这可是民族的魂啊。
(古朴的崇烈门)
默默地在天一阁里走了一圈,里面早已没有了任何古物,有的只是经历过时代沧桑的旧砖旧瓦。长沙,是一个多么悲惋的城市,中国历史上几乎所有的大事件,它都没有躲开过。而作为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子,中国近现代血染沙场的何止千万啊。
站在高高的天一阁下,我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离去。看看天头还早,我就急急地打车直奔湖南第一师范,去瞻仰毛泽东的遗迹。
湖南第一师范的前身为南宋时期张栻创办的城南书院,1903年始立为湖南师范馆。1912年和1914年相继改为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解放后更名为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大致的历史如下:
1161年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张浚、张栻父子建城南书院。
1165年 (乾道元年),张栻开始在城南书院授徒传业。
1180年,张栻逝世后一百来年,随着南宋的崩溃,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成了僧寺。
1507年 (正德二年),参议吴世忠,学道陈凤梧协谋进行了修复。后并入吉王府。
1563年 (嘉靖四十二年),推官翟台“作堂三楹”,再次进行了修复。
1578年 (万历六年)复废。
1820年 (嘉庆二十五年),在妙高峰故地按照城南书院原貌大规模复建,道光二年(1822年)冬落成。同时,为纪念张栻,在妙高峰上增建了“南轩夫子祠”(今一师图书馆所在地),祠前建“文星阁”。
1903年城南书院更名为湖南师范馆。
1903年湖南师范馆更名为湖南全省师范学堂。
让湖南第一师范大出其名的是,1914~1918年,毛泽东在这里求学。毕业前夕,他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为他在五四运动前后接触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在湖南创建共产主义组织打下了基础。为此,在湖南第一师范建起了青年毛泽江纪念馆。
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原名为毛泽东同志青年时期革命活动陈列馆,筹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1963年正式对外开放。1969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后山妙高峰上建成一栋陈列馆,后用作学校图书馆,现称为火炬楼。2003年学校经上级部门批准在学校旧址主体建筑内对展室重新进行布展、扩建,并正式更名为青年毛泽东纪念馆,扩建后的展览面积达1200平方米目前,青年毛泽东纪念馆共有6个展室和14处旧址对外开放,展室分别为:
序厅,概述青年毛泽东在此的成长及建国后对母校的深厚感情。
第一厅,介绍湖南一师历史渊源和民主办学特色;第二厅,介绍青年毛泽东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勤学博览、独立思考、强身健体;第三厅,介绍青年毛泽东的社会实践和早期革命活动;第四展厅:介绍青年毛泽东受名师熏陶、与学友砥砺;第五展厅:介绍湖南一师建国后的发展与领导关怀。
徘徊在各个展厅里,它们基本上保持了毛泽东在这里读书的原样。读着展板上文字,我不单对毛泽东的伟大功绩景仰,更为他的诗人情怀而倾倒。他的《沁园春·长沙》,就是在这个时候写成的。无可争议的是,他的诗词,在中国当代无人可比。新中国成立后,向乎所有写旧体诗词的人,都受到过他的影响。那种气壮山河,下笔如神的诗风,没有海一样的胸怀无论如何是写不出来的。因此,湖南人骄傲地把他们生活的这个省份誉为“诗国”。
太阳慢慢地落了下去,夕阳照在老楼上,一群一群游人从楼里出来,都举起相机把这夕阳下的风景摄下来。我想,这夕阳的余晖,要永远照下去,几百年都不会改变它的颜色。
就这样,第一天的时光就结束了,我回到宾馆,准备迎接明天的颁奖大会和诗词高峰论坛。
第二天:
12月28日,周六,晴。上午九点,大会在湖南宾馆的礼堂隆重召开,文化部、中国文联、湖南省政府的相关领导交出席了大会。上午将举办发奖典礼和高峰论坛;下午是获奖代表的座谈会。
早晨起来,一向爱游走的我来到附近的革命烈士陵园。晨光中,一座烈士塔高高耸立在公园中心的高地上,它时刻提醒人们,我们这个充满诗意的国家,以及这个国家充满诗意的历史,都是用鲜血写成的!
上午大会正式开始,首先是湖南省文化厅的领导介绍大赛的组织请况及评奖过程,从而我了解到,中国百诗百联大赛是文化部、中国文联和湖南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目前规格最高、参赛人数最多的传统诗词楹联赛事。来自全国三十多个省份和几十个国家的国外诗词爱好者,共5万多人参加了大赛。所有参赛作品,经过不记名三层评选才取中的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从中可以看出,这个赛事重要性和影响力。另外,能在湖南举办这样的赛事,我想,这肯定是与毛泽东诗词的影响有关。
当一二三等奖的获奖者们登上台领奖时,不少媒体的记者们纷纷举起长枪短炮为我们照相录像,那一刻,真像是某个名星的记者发布会。可是,热闹之中,我不禁要问,这样的中国规格最高、参赛人数最多的诗词大赛,每两年才举办一次,和国内那些影视明星们相比,还是相当寒酸的了。想到,那些影视明星们的发布会也好,招待会也罢,都是在中国最有名的风景名胜区举办,而且那种奢华,我们的活动实在无法望其项背。这,也许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吧。
接着举行了高峰论坛,论坛上有几位很有造谐的国内诗词名家发言,着重阐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当中华诗词学会理事熊东遨先生讲演时,他从获奖作品出发,指出传统诗词要想发扬光大,就必须有时代气息,语言要鲜活,才会有生命力。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引来无数次掌声。
这天下午是获奖代表的座谈会,本人有幸参加了会议。会议在小会议室举行,在这里,我认识了不少获奖诗友,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还有一位香港朋友。大家无拘无束地发言,对大赛寄予了很大希望的同时,也讲述了大家对当今诗词创作的看法和期待。人们有足够的信心,随着中国政治的开明和民主的氛围的加强,以及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华传统诗词一定会有大放异彩。
吃罢晚饭,本来想去周边逛一逛,可是,有几位新认识的诗友到房间来看我,互相又对诗词神侃了起来,直到深夜方才睡去。
第三天,12月29号,周日,晴。
这一天是参会的人员离去的时候,人们都打点行装纷纷告别离开宾馆。我的一个女战友住在株州,分别四十年了,打来电话中午要来看我,于是,我只能多位一天了。想到还有一个上午可以挥霍,于是打车直奔橘子洲。
跃上湘江大桥,只见岸边高楼林立,完全改变了老毛在世时的模样。望向橘子洲尾,只见深秋的树发出深红色,把长长的小岛装扮得分外深沉。
(湘江大桥)
踏上橘子洲,深绿色的草坪,褚红色的树,诠译着毛泽东的“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待到来到最南端的洲头,看到青年毛泽东的塑像端端正正地立在绿色的草坪上,随风扬起的头发,有楞有角的脸,带着刚毅和自信,让橘子洲充满了诗情画意。
而在橘子洲头的最南端,有一块石头,上面刻着毛泽东的手迹“指点江山”,不禁想起,二十几岁的毛泽东,当他在这里吟出“问沧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候,中国,正走在十字路口上。只有有了政治家的胸怀和诗人的气质,才能在当时去“指点江山”。
站在橘子洲头看滚滚的湘江水向北流去,想起当年,二十几岁的毛泽东正是“书生意气”的时候,就在这里奋力游泳而“浪遏飞舟”,正是这种年轻时造就的胆魄,才使他在半个世纪里,把一盘散沙似的中国带上了统一的道路,从此,中国人民才站了起来。
历史人物就像这滔滔江水流去,如今,毛泽东已经作古,尽管他曾犯过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有一种光辉却是永不息灭,那就是他的诗魂。
(橘子洲上的草坪)
回到住地,刚好我的战友夫妇来了,四十没见的女战友,从小姑娘变经成了白发苍苍的老太太,不能不感叹岁月无情。中午当然要喝酒,虽然只有他的先生陪着我喝,但回忆起我们那些青少年时代难忘的年月,还是有说不完的话题。曾经,红宝书满天飞的时候,毛泽东的诗词也在学生们中间广泛传播,并在我们这一代人心里生根发芽。
一瓶很有诗意的“白云边”把我喝得头脑发热,回到宾馆便酩酊大醉地睡了起来,梦里,我还在构思一首诗。
第四天,12月30日,周一,晴。
因为是中午12:25的飞机回长春,所以,算起来还有几个小时可以再走一个长沙的景点,于是,我把行李寄放在总台,便打车直奔五一路上的太平老街,去看贾谊故居。
(太平老街街头的雕塑)
清晨的太平街静静的,迎来第一个游人,那就是我。
看着街两旁的老房子还有名种老字号,我好像穿越了一样走进了过去。深深的小巷子里,藏着一处古得一塌糊涂的旧宅,漆黑的两扇门紧锁着,门上挂着一个蓝色的牌子,上书“周一闭馆”。于是让我想起了,好像全国都是一个令,所有的博物馆之类的地方都休周一,而今天正是周一。这太让人懊恼了,看来,贾谊是看不成了。
我徘徊在门前,打量着墙上的青青砖,门上的字,回想起了西汉这个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本是洛阳人,十八岁即能诵诗属文,精通儒家经典,22岁任博士,同年升为太中大夫。史称“同僚之中,无出其右”。他曾写过一篇《过秦论》、对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进行了综合评价。他还向西汉皇帝上过《论积贮疏》,提出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改革国家政治的方略,极为汉文帝赏识,数度欲让贾任公卿高位。但是因权臣不容,改任长沙王太傅。
在长沙,贾谊撰《吊屈原赋》、《 鸟赋》,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故后人称其为“贾长沙”,他的故宅也就被誉为长沙最古的古迹及“湖湘文化的源头”。贾谊后又任汉文帝爱子梁怀王太傅,撰《治安策》,他提出的治国方法被二千多年来封建皇帝奉为经典,他制定的削藩的方案,被汉武帝采纳后,彻底解除了困扰中央集权的诸侯王割据的威胁,其国防、民本、农本和教育思想,在现代仍闪烁着火花。
当我走到故居的一侧,突然发现,有一道居民走路的高高的台阶路,其最高处高过了故居的围墙。于是我拾阶而上,从高处拍了几第贾谊故居里的照片。
这是一个三进院落,据载,贾谊死后,他的故居就被保留下来,汉武帝时期,还曾由皇帝敕命修缮过,这是对贾谊故居的第一次重修。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贾谊故居历经了约64次重修,最近的一次是在1998年。明朝成化年间,长沙太守钱澍寻贾谊古井,募款修建贾太傅祠,这是贾谊故居第一次以祠宅合一的形制重修。贾谊祠后建有大观楼,祠前有一口井,相传是贾谊所凿,称太傅井,井旁有一石床,为贾谊当年原物。宅前有两块碑石,左右各一,高约丈余,字迹剥蚀不可辨认。又有大柑一株,传为贾谊手植。以上文物均毁于1938年“文夕”大火。后仅存亚殿一座,祠正堂正壁上,刻有屈原像。古井尚在,古碑尚存,石床1958年被盗,旁另辟小巷,名为太傅里。
《过秦论》是贾谊用秦国的灭亡的事例,来剖析一个国家成败兴衰的得失,表现了大臣一个忧国忧民之心。其实,这也是中国一个传统诗人所具有的最高品格。我们看到,大凡中国文学史上可以称道的诗人词家,无一不是心系祖国,无一不是关注黎民的。有几个一生躲在深山里,写几句不痛不痒的闲词碎语而成为伟大诗人的?我想,诗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关心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诗魂和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
我就这样匆匆地来匆匆地走了,在长沙这个诗国里感受了一次诗律的美妙,收获的是诗的洗礼。 (责任编辑:张家界旅游) |
上一篇:深圳--长沙三天休闲体验
下一篇:长沙到神龙公园旅游_长沙到神龙公园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