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遇记.长沙]岳麓山下几月天

长沙旅游 2022-10-28 21:41www.robotxin.com张家界旅游
一直觉得长沙没什么风景可以吸引到自己,它是一个距离我如此之近,但迟迟不曾去过的地方。大多数游客也只是把它当作去张家界或者凤凰的中转地,专程到此一游,仿佛略显隆重。

 一直觉得长沙没什么风景可以吸引到自己,它是一个距离我如此之近,但迟迟不曾去过的地方。大多数游客也只是把它当作去张家界或者凤凰的中转地,专程到此一游,仿佛略显隆重。因此朋友听说我的长沙之行,很多反应便是:嗯,去吃吃小吃也不错…事实上,由于湖南博物馆闭馆维修三年的缘故,使我对这次短途旅行有些失望,毕竟最想去的地方没去成。不过将其当作一个休闲放松的目的地,仍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因此,攻略什么的已是多余。从深圳去长沙,高铁是最佳选择。三个小时车程,出去后打的去五一广场,住宿在此区域十分方便。去景点基本打的前往,各色美食在附近就可以寻觅得到。
讲到长沙,有两个标志是不能绕过的,一个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的橘子洲头,一个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的岳麓山。我们的第一站,就是“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岳麓书院。说起来,湖大的学生是多么幸福,有千年以来书声琅琅的氛围在自己的身边。
 
住的地方旁边的人民公社食堂,名字感觉很共产主义。
 
走进去发现也是一副又红又专的氛围
 
这包子个头很彪悍
 
我戏称就是吃第一口没有馅,吃第二口就吃过了馅的
 
湘菜永远是一副火辣辣的模样
 
米饭是这样子上桌的
 
李公庙糖油粑粑,也在隔壁。门面显得比较脏乱简陋,老板服务态度也一般。路过可以去尝尝,不用特意去吃。
 
有点像糍粑裹了糖浆炸的,但吃起来又比糍粑软滑,外面的糖油还会扯丝,适合喜欢吃甜食的朋友。
 
很有名的一家臭豆腐店:黑色经典。每块豆腐都有三道工序,就是油炸--破洞--浇汁(至少两遍)做起来有点费工夫,不过味道真是口口留香,外酥里嫩。离我们住的酒店很近。不过现在宝安都有两家分店了,好幸福~~
 
酒店旁边就是黄兴中路,中山亭就在这里。
 
准确的讲,中山亭不是亭子,而是一座钟楼,故被称为长沙标准钟楼。钟楼修建时为五层西式方形建筑,高16米,后为纪念孙中山而命名中山亭。1930年2月动工,7月竣工。当时中山亭最靓的地方是楼上的四面电动标准时钟,从德国进口,花了400银元。有了这些钟之后,长沙人抬头看此处,便知是何时。此前,长沙尚袭旧习,以天心阁城楼午炮为标准时间。从建筑体本身来说,相比现代建筑,中山亭确实显得规模较小,有些矮小、陈旧,但它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是现代建筑不能替代的。
中山亭历尽沧桑,历经炮火,见证了1938年长沙大火,见证了中日的四次长沙会战,而今依然屹立。所以当年有提议将这个正处十字路中间的‘拦路建筑’拆除时,就有政协委员写提案表示强烈反对。所幸这些来自人民的呼声得到了采纳,中山亭才得以保留至今,并成为省级文保单位。
 
打个的来到岳麓山下,对面就是湖南大学。话说长沙遍布蓝的啊,正规的士基本打不到。
 
东方红广场,这里有毛主席的塑像。
 
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唐末五代智睿等二僧在此办学。北宋开宝九年(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其基础上,创立岳麓书院。嗣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尔后相继改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湖南工业专门学校,l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至今,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麓书院自创立伊始,即以其办学和传播学术文化而闻名于世。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是一座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030余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百泉轩、御书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各部分互相连接,合为整体,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
书院前桃李坪,头门额书“千年学府”。进头门为赫曦台。为追念朱熹而建。赫曦台对面才是书院大门,门额“岳麓书院”为宋真宗御笔,门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此联乃历史名联,天下无人不知。入门十数步又有二门,门联集《尚书》、《史记》句:“纳于大麓,藏之名山”,字体粗大,十分威武。
门内庭院正面为讲堂,是书院主体建筑。左右壁嵌石刻“忠、孝、廉、节”四字,传为朱熹所写。讲堂正中设讲台,屏风正面刊张拭撰、当代女书法家周昭怡补书《岳麓书院记》,背刊岳麓全景摹刻壁画。轩廊后壁左右石刻“整、齐、严、肃”四个大字,御书“学达性天”、“道南正脉”匾额高悬于讲堂前、后枋上,外檐有“实事求是”匾额和“工善其事,必利其器;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对联。讲堂内壁有木刻、石刻多方,刊学箴、学规,题诗等。
 
当你入幽径,进寺庙,瞻道观,会看到难得一见的儒、道、佛三教并存于一山的情景。岳麓山的苍松翠竹中,护有29位辛亥革命志士的忠骨,黄兴、蔡锷、陈天华、刘昆涛、焦达峰、蒋翊武、姚洪业、禹之谟、陈作新、黄爱、庞人铨等均葬于此,那座座陵墓向你叙述着历史的风云,其中黄兴墓、蔡锷墓等十分壮观。当代女书法家周昭怡撰联日:学正朱张,一代文风光大麓;勋高黄蔡,千秋浩气壮名山。
 
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这里蜚声海内,冬天没有枫叶,但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古麓山寺,两旁有“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对联,寺门口有一对汉白玉石雕的大象,还有两株罗汉松,其中左边一株相传是“六朝遗迹”称“六朝松”,树龄在一千七百年以上,是岳麓山植物界的元老,老干新枝,纷繁蓊郁,弥足珍贵,该寺为佛教进入湖南最早的一座大寺,兴于南北朝,全盛于隋唐五代,历代高僧辈出,文人骚客亦常游兴于此,唐朝诗人杜牧曾用“寺门高开洞庭野,一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来称颂该四寺的规模。
 
晚餐去的是玉楼东,据说是一家久负盛名、饮誉三湘的百年名店,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特级酒家”和“全国十佳酒家”。
 
黄鸭叫,长沙人最爱的菜肴之一。
 
臭豆腐这种东西,还是路边摊做的好吃,酒楼里面始终做不出那个味道。
 
黄兴路步行街,感觉每座城市都有一条步行街......
 
是没多好吃,我只是慕名见识一下而已。
 
城东南隅,有一雄伟的呈弧形长达220米的旧城墙。这是明代旧城垣,其上高阁凌云。这就是作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标志之一的天心阁。
天心阁古城墙址距今已有2200年历史,建于其上的天心阁,系乾隆十一年(1746年)由抚军杨锡被主持兴建。阁名引《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而得名。坐落于地势险要处,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南北两月城,月城共设炮洞ll个。城楼高l3.4米,加阁共高28米,为古时军事防御要地。
现在的天心阁,重建于1983年,阁楼具有明清两朝城楼建筑风格,城垣高32米,阁高17。5米,地势海拔60米,高出市区30余米,居高临下,俯瞰万家。
 
【湘遇记.长沙】(二)橘子洲头忆当年
 
其实长沙也有古迹,只不过中国的古迹从来都是几经修缮不懂保全,看起来簇新簇新的,实在没有探寻的欲望。但既然一场来到,看看也是好的,毕竟总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权当增长点知识。
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如此大的名头,便成为我们早上的第一站。
早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湖南米粉,可以驱散冬季的几分寒意。
 
 
“天心阁”之称是据传说而来,当时的星象学者认为这里地势高峻,地脉隆起,为文运昌隆之祥兆,于是在城楼建“天心”与“文昌”二阁以应之。昔日有对联:“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灯火总关心”,即是建阁的初衷。岁月流逝,天心、文昌两阁均毁,只有一块“天心”的匾额留下来,后在文昌阁遗址旁兴建一阁便称为天心阁。
 
 
刚进园就发现,这里俨然已经变成了当地居民的养身之地,小亭落座,草树成荫。院内有一个历史陈列馆。馆内大部分摆设的都是毛泽东就读长沙第一师范时在天心阁读书的旧物,下雨天的油纸伞,通夜苦读的油灯,还有小板凳,冬天穿的长褂,杨开慧赠与的手帕等等。
还有成群的大爷大妈在一旁早锻炼,游人却真是寥寥,估计也很少像我们这样专程一看究竟的人。
 
“薰”为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此得名。
1932年,长沙市首任市长何元文上任,便决定将天心阁北面空地整建为儿童健康公园。公园四周用木栏围护,并沿栏植树。园内建有四个小花园,三座花台,七张水泥椅。还有秋千、滑梯、摇篮、轩轾板、吊环等玩具。又于西北高岗上建构一古典木亭,名为薰风亭。薰风,取自舜帝《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辞意。
 
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
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羯”为古代的一个族名,因信奉胡天教,所以称为“胡羯”,附属于匈奴,在这里是指的日寇。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在这里的“忘”字读“王”声,为旧读,是忘记的意思。其上下联均出自中国经学典籍,上联出自《易经》:“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上联的意思是:冒险而忘记生死,指的是为国赴难,奋不顾身;下联的意思是:理想胜过活着,是指理想至上,宁可捐躯。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烈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崇烈门为2006年参照老照片在原址恢复重建的。
 
这尊伫立在洲头的毛主席青年时期大型雕塑是橘子洲岛景区内最大的景观工程。1914年至1918年,青年毛泽东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期间,经常与同学登临橘子洲评判时局、纵论国事,从此,橘子洲成为青年毛泽东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热土。1925年,毛泽东从广东回到湖南开展农民运动,期间重游橘子洲头,胸怀天下的毛泽东,朗声吟诵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心忧天下、济世救民的壮志豪情。从此橘子洲美誉风传,名扬四海,成为成为蜚声中外的“天下第一洲”。
雕塑由广州美院院长黎明及其团队设计,总高32米,寓意1925年毛泽东创作《沁园春•长沙》时32岁,雕塑长83米,寓意毛主席享年83岁,雕塑宽41米,寓意主席执政41年。青年毛泽东下巴上是没有痣的。而现在的毛泽东雕像,下巴上有一颗痣。这是因为在2007年雕塑设计初期,毛泽东儿媳邵华将军提出,说在老百姓心目中,毛主席是有痣的,建议做雕像时还是加上去的好,所以最终在下巴上加了这颗痣。
整个雕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挂永定红花岗石岩。雕塑的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巨石拼接而成,设计成毛泽东的肩膀,寓意今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缅怀历史,放眼未来。同时肩膀内部将做中空的纪念馆,即毛泽东生平事迹陈列馆,不过目前还在建设没有对外开放。
 
山体和雕像外立面采用的都是石料,之所以选择石料,一是石头耐得住大自然的风化,二是跟毛泽东的乳名“石三伢子”相符合。这些巨石采自福建龙岩市永定县,俗称“永定红”。为何选择“永定红”?它是一种红灰色石头,在阳光下呈红灰色,而下雨就会呈现饱满的红色。红色是国旗的颜色,也是国人喜欢的喜庆的颜色。而“永定红”还寓意“江山永定”。
《沁园春•长沙》描写了当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遥望岳麓山的场景,而眼前这尊雕塑却是背对岳麓山,面朝东南方向。这主要是出于采光、视角等艺术性的考虑。“面朝东南,光线要好一些,立体感也会强一些”
 
望江亭最早是在唐朝始建,嵌有署名为安福(今临澧)黄道让书写的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原亭是临江而建的,我们现在所见的这座亭是在2007年时按修旧如旧的原则所修复的,位置是较原来往北推移20米左右。望江亭呈半月形布置,两翼各19米长,与雕塑仅有一坪之隔,远处看好像是保卫着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站在望江亭,既可看到百舸争流的江中场景,又可以远眺湘江两岸车水马龙。
 
来长沙自然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去,就是毛主席的母校--第一师范学院。正值寒假,校园里不见学生和老师,只有一些装修工人。和许多学校一样,这里在利用暑假的时间搞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学校的传达室兼作售票处,15元的门票,但我们进去的时候也无人询问,也就省了一笔银子。
“第一师范”四个字是毛主席亲笔题写的。
 
一师的校舍建于1912年,仿日本青山师范而建,坐东朝西,由师范部和附属小学部两大建筑群组成,平房与二层楼房有机结合,栋与栋之间或由走廊,或由亭楼连接,形成四合院落。中西日三种建筑风格混在一起,今天看来仍显得很别致。
 
第一师范前身,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拭创办的城南书院,有近千年的历史文化渊源。1903年改为湖南师范馆,数易其名,师范教育史也有90多年了。该校校舍十分壮观,始建于1912年,但被1938年的“文夕大火”毁灭。其后历经劫难,直到1954年才迁回,196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特准,按原貌复建。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就读或讲学于此,如湘中大儒曾国藩,民主革命家黄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任弼时、徐特立、李维汉、萧三等,也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解放后,毛泽东同志对他的朋友说:“一师是个好学校”。1950年12月亲笔题写“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并来电慰勉师生“为人民文教工作服务”。徐特立同时题写“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以作校风。郭沫若、李维汉也曾先后为纪念馆题写匾牌。
  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于1972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被定为国家首批重点师范学校,1995年起又作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开放。 
 
午餐还是在天心阁的导游推荐的地儿,一试之下果然不错。
 
重建的天心阁就在崇烈亭后面。主阁3层,两翼各有两层副阁,间以长廊,呈弧状布局,左右映带,如鸟张翼,浑然一体。黄瓦飞檐,翼角高翘,32副阁角悬挂铁马铜铃,风摇铃响,悠悠清越。主阁南额“天心阁”,北额“楚天一览”。
    阁北侧原文昌阁遗址留为广庭。广庭东面筑以拉弓山墙和腰门。依旧嵌:“雄镇”、“壮观”、“居高明”、“远眺望”门额。主阁下的明代城垣,雉堞、炮洞均加修葺,更显古城嵯峨、面目一新各楼高耸之壮观。北拱和南屏各处两边,摆放着天心阁各个时代的记忆:长沙大火幻影成像馆、太平军魂、映山楼名人石刻画廊等等。太平天国时起用的大炮还摆在原处,除了几分岁月磨砺的伤口,当年的硝烟战火仍然可以想象。
 
 
天心阁,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史料中最早有记载的是明万历41年(公元1613年)善化县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一文和明崇祯年间俞仪的《天心阁眺望》一诗,距今近500年的历史。 天心阁历朝历代为官民所重,不同时期均有修茸。明末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嘉庆年间加建为三层,至民国初期(1924年),当局将年久失修的天心阁全面修缮加固,并在阁楼的左右两侧仿照北京文澜阁的规制,增建二轩(南轩和北轩),气势尤显壮观,后毁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夕大火”。现天心阁为1983年在原址重建,仿明清建筑风格,主阁楼三层,高14.6米;南、北各有两个附阁(南屏、北拱)高10米;主阁和附阁之间以廊连接,其势雄伟壮观、气度恢弘。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明代盛传的“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正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因此这里曾是古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阁位于古城长沙地势最高的龙伏山颠,被古人视为呈吉祥之兆的风水宝地,人们多愿在此祈福消灾、强世兴家。清乾隆年间,随着城南书院迁址天心阁城墙下,天心古阁曾作为与城南书院相对应的文化祭祀场所,阁中供奉有文昌帝君和奎星两尊神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旧时前来拜祭的人络绎不绝,文人墨客也常登阁远眺、吟诗作赋。清代大学者黄兆梅一首“四面云山皆入眼,万家烟火总关心”已成为千古绝唱,而明代李东阳的“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绝妙佳联至今仍被广为传颂。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始建于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为长沙王吴芮所筑,距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修复加固,其长为8.5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条状,共设九座城门,大大增强了长沙城池的防御能力。后至1924年原国民政府修筑环城马路,仅保留天心阁这段古城墙,其长251米,高13.4米,存南、北两月城,是我国古代城防工事现存实例中极为罕见的,对研究古代军事城市防御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古城长沙为数不多的文化载体和历史遗址。
 
这座城市感觉永远被雾霾笼罩,暧昧不清。
 
长沙还有一条仿古街,叫太平街。由于打的十分不便,我们还是选择了坐公交。下车便会看到南面有一堵青瓦灰墙与一个大门,门上有一对联:“太傅引高雅,平民怀大和”。跨过门,便进入太平街,沿街走百米,街右边有一个院落, 高墙阔门, 青瓦灰墙.斜坡屋顶,这就是长沙的贾谊故居。
    故居与周边的环境不是很协调,外面熙熙攘攘,里面游客稀少。 整个故居面积不大,能看到的东西已经不多了,用寥寥无几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能以原貌存留下来的古迹也基本没有了。
(太平街是长沙古城保留原有街巷格局最完整的一条街。整治后的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保留了贾谊故居、长怀井、明吉藩王府西牌楼旧址、辛亥革命共进会旧址、四正社旧址等文物古迹和近代历史遗迹,也给乾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宜春园茶楼等历史悠久的老字号注入生机。街区沿主街有门店87个,经营面积近3万平方米,以名老字号、字画、民族工艺品、文化休闲产业、特色旅游产品为主,吸引了西泠印社书法篆刻大师李伏雨、李早父子、脸谱艺术大师曾金贵、书画家陈羲明等一批著名人士入驻设立工作室.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为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东岸天心区古城区,紧邻橘子洲大桥,位于解放路口到五一路口湘江东岸,南起解放西路,北至五一路,东起三行街和江宁里,西至卫国街。街巷骨架保留了清朝初年的格局,比较完整和真实的反映了清末民初的长沙风貌。主要历史遗迹有贾谊故居以及长怀井、金线街麻石路、明吉藩府西牌楼旧址、清朝鲁班庙遗址、辛亥革命共进会、四正社旧址、李富春故居、干益升粮栈、利生盐号、洞庭春茶馆等。)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贾谊到长沙时,年龄并不大,也就24岁左右, 3年后,汉文帝想起了他,便召他回长安。返回长安后,汉文帝专门在宣室召见了贾谊。汉文帝不问政事,只问鬼神和祭祀之事,贾谊尽其所能,对答如流,汉文帝听得很投入,半夜时分,居然起来挪动座位凑到了贾谊旁边讨教。贾谊的才识令汉文帝佩服不已:“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随后,汉文帝将最疼爱的小儿子梁怀王托付给贾谊,任命他为其太傅,即当梁怀王专职的家庭教师。不料,公元前168年,梁怀王骑马时发生意外,从马上摔下来,伤了筋骨,不久便死去了。贾谊为此伤心自责不已,整日以泪洗面,最后忧郁而终,享年仅33岁。
 
两千年多年的风雨早已将旧日的院落夷为平地。历代兴建或修缮的故居多次被毁。现在的故居是2009年翻修的,仿明清建筑。新建的院落虽然仍在原址,但面积却不及原来的十五分之一。除了门楼有点壮观与气魄之外,里面的景点很不起眼,也很少,一口古井、一个碑廊、两个半亭子、三栋建筑物:贾太傅祠、太傅殿、寻秋草堂。
  “长怀井”,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不见定王台旧处,长怀贾谊井依然”。据说此井为贾谊所凿,历时两千多载仍有清水如泉涌,真是一个奇迹。
 
太平街是一条仿古老街,实在提不起兴趣,一路走完转弯就去了橘子洲头。
站在桥上望啊望,一片无际雾茫茫。
 
橘子洲又称水陆洲,为长沙城区湘江水域中的一个小岛,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约0.1公里,远在唐代,就以盛产美桔著称,所以得名橘子洲,上个世纪初期外国人在这里修建了领事馆及公寓住所,今天的橘子洲已经旧貌换新颜,成为了一个耗资100亿元的内陆岛上的人文公园。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与同学友人到洲头搏浪击水,探求真理,议论国事。1925年他在此挥就了脍灸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开篇就写到“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其中诗词中提到的“橘子洲头”就是橘子洲的最南端。
 
 
(责任编辑:张家界旅游)

Copyright © 2016-2023 www.16816886.cn 湖南旅游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旅游攻略|旅游景点|湖南旅游|张家界旅游|凤凰旅游|湘西旅游|长沙旅游|旅游费用|衡山旅游|衡阳旅游|岳阳旅游